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468节(1 / 2)





  汉景帝他居然这么坏!

  “孤以后绝对不当汉景帝!”小猪崽子忙不迭向文哥儿保证起来。

  文哥儿笑着摸了摸那颗急切的龙脑壳,没说信了他的话,也没说不信他的话。

  事实就是,皇帝靠得住,公猪会上树!若是他敢把这只小猪崽子现在说的话当真,往后出了什么事全指着这只小猪崽子来捞人,好日子肯定很快就到头咯。

  朱厚照感觉出文哥儿一点都不相信自己,心里郁闷极了。

  他才不会那么坏!

  就算所有人都要他砍小先生脑袋,他也不会听的!!!

  当晚朱厚照气呼呼地睡下,结果做了一晚的噩梦,梦里他要下令把他小先生砍头,临到行刑时又后悔了,急急忙忙赶过去喊了句“刀下留人”,醒来都不知道赶没赶上!

  朱厚照被这个梦给吓醒了,醒来时心跳如擂鼓,转头一看,屋里没人!他小先生呢!朱厚照一骨碌地爬了起来,左看右看都没见到文哥儿人,都不知自己是不是还在梦里。

  谷大用听到动静后进来恭恭敬敬喊道:“殿下醒了?”

  朱厚照问:“小先生呢?”

  谷大用如实回道:“小先生一贯起得早,早前还在外头练拳脚来着,刚才似乎被李学士喊了过去,他们师徒俩可能有什么事要商量。”

  朱厚照这才想起文哥儿确实每次都醒得很早,永远都是一大早就不见人影。他让谷大用伺候自己穿衣洗漱,拾掇好后便跑去李东阳那边找文哥儿。

  李东阳也是一大早收到宫中送来的消息,让他这位主考官汇报一下出题过程中发生的事传告众考生。

  尤其是太子提议少出偏题那部分,一定要重点着墨。

  李东阳得知外头发生了什么事,只觉真是太操蛋了,好不容易监考完了,阅卷进度也过半了,怎地还闹出这么一轮弹劾来!他琢磨了一会,便让人把习惯早起的文哥儿寻来商讨一二。

  程敏政这个当事人是不能参与的,所以他们得赶早把这份奏疏写好递上去。

  文哥儿到的时候,李东阳正披着外袍运笔如飞。他见文哥儿过来了,边把写好的内容给文哥儿看边麻利地把外袍给穿好,叫人直接把早饭送过来让他们边吃边讨论。

  这里头有许多关键观点都是出自文哥儿之口,所以得让文哥儿看看有没有表述问题。

  文哥儿这才知道舞弊案还是来了,只是这次涉案人员换了,唐寅他们没变成出头鸟,倒是江西考生遭了殃。

  所以舞弊案关键人物,果然是程敏政这个主考官?!

  老程啊老程,看来你人缘果然也不太好,这一年的舞弊案很可能是冲着你来的。

  也不知历史上那次舞弊案程敏政有没有顺利脱身。

  这次倒是不用太担心,毕竟那道出处冷僻的难题已经阴差阳错被朱厚照闹得换了下去,朱祐樘又决定让李东阳汇报换题过程来平息考生议论,应当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等朱厚照找过来的时候,文哥儿便放下啃到一半的馒头跟他说起程敏政被弹劾的事。

  看到没有,年少有为,春风得意,还当过太子老师,齐活了!

  老朱家对故人有没有人性温暖,且看今朝!

  朱厚照:“……………”

  他小先生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的样子。

  害他还做了一晚的噩梦!!!

  朱厚照也坐下跟着李东阳两人一起啃馒头,啃完还拥有了李西涯最新文章抢先看的特权,比他父皇更早看到李东阳这份奏疏的内容。

  朱厚照对这份奏疏非常满意,李东阳把整个过程写得酣畅淋漓,他的表现很优秀,小先生的表现也很优秀,至于程敏政的表现……程敏政的表现不重要!反正看下来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君子之争”,最终程敏政接受他们的建议更换了考题,勉强也算是个心胸宽广的前辈!

  换上来的考题连他朱八岁都听得懂(虽然还是看不太懂),这些考生怎么还能怪考官们出的题太难呢!

  朱厚照由衷夸?蒊道:“写得好!”

  既然这位重量级的当事人都这么评价了,李东阳便让人趁着时间还早把奏疏送入宫中。

  哪怕朱祐樘早前已经听人汇报过换考题的事,经李东阳这个主考官一陈述,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他知道的时候只觉他的皇儿真是聪明伶俐又能说会道,经李东阳的手一记录,他才发现这次换题风波居然是一场关于科举公平性的讨论。

  不管是小神童还是太子,都是站在大多数考生的立场为他们争取一次公平考试的机会。

  不是说不能出难题,而是要考虑大多数考生能不能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是为官必须了解的吗?是考生们有机会去了解的吗?

  如果大多数考生根本没有机会去了解,那就是人为地把考生拦在仕途之外!

  倘若真的选了这道题,还真有由头说程敏政参与舞弊,毕竟他是真的有可能跟相熟的考生聊起过《退斋记》——甚至当初归乡开班授课时也可能提及过。

  别的考生却压根没听说过这篇文章。

  到时候再有人弹劾程敏政泄题,那可真是想辩驳都不知该怎么辩驳了!

  好在现在题早就已经换了,说明程敏政并非有心要拿这道题做点什么。而新题又被所有考官把过关的,绝对算不上是偏题难题,足以说明外头那些传言纯属无稽之谈!

  要是再有人穷追不舍,就得怀疑他们是不是别有用心了。

  朱祐樘让内阁把这份奏疏送去传告各衙署,算是给言官以及天下士子一个交待。

  众人这才得知贡院之中竟还发生过这样一场换题风波。

  看着李东阳描述的换题过程,不少人仿佛都看到了自幼聪慧的太子与那个从小就名扬京师的小神童是如何在前辈们面前据理力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