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468节(2 / 2)


  年纪小就是好,什么顾忌都没有,敢于把想说的话说出口!

  不仅朝臣们心情复杂,士子们传看过关于“四子造诣”那道题的讨论过程后也都感觉自己真正被太子与诸位考官们关心着。

  那些根本没有接触过《退斋记》的考生更是险些要热泪盈眶。

  要是这题没有换掉,他们说不准连题都答不完,此时早就伤心失意地等着回家再熬三年了。

  对他们这些并不算太富裕的人家来说,三年之后又三年,说不准拖着拖着就把整个家都拖垮了。没见王华这位状元郎在屡试不中后都只能选择出任教职,直至任满六年以后才一举夺魁吗?

  王小神童果真是名副其实的太子师!

  他教给太子的是许多人不会教或者不愿意教的东西!

  因为李东阳这份奏疏重点叙述了太子和文哥儿为考生据理力争的过程,所以士林之中对文哥儿这位“太子师”认可程度空前地高。

  唐寅等人一直在关心程敏政被弹劾的事,看了这篇底下人抄回来的李东阳新作后也是感慨万千。

  徐经忍不住问唐寅:“你读过这篇《退斋记》吗?”

  唐寅道:“读过啊,守孝三年,能找到的书我都读了,《静修集》我还是从徵明那儿借来的。”他还愉快地跟徐经分享起来,说是看完后最喜欢里头一首叫《下山》的诗,写的是“想见浮岚在眉宇,人人知道看山回”,读来很有味道。

  等分享完以后他才回过味来,转过头跟徐经面面相觑。

  “你也读过这本书?”

  唐寅忍不住问。

  徐经点头。

  他家里有钱,早前为了让他安心读书专门建了栋藏书楼,当时还花重金请钱福为这栋藏书楼的落成写了篇文章作纪念来着。

  钱福花出去的酒钱,有他的一份贡献!

  所以那些旁人看不到的书他家都收集回来了,而他也基本全读过。

  这道题他们是答得上来的!

  两人顿时都有些背脊发凉。

  如果他们入京后还是和在南京时一样高调,这次御史弹劾是不是会算他们一份?!

  要是这题正好还没被换掉,而他们又正好拜访过程敏政……

  这怎么可能说得清?!

  嘶!

  后果不堪设想!

  难道文哥儿说的“就算没人看你们不顺眼,可能也有人看考官不顺眼”指的就是程敏政在朝中树了敌?

  唐寅道:“看来等会试结果出来以后,咱必须得请慎辞吃顿好的。”

  徐经擦了把额头上的虚汗,连连点头说道:“得请最好的,我来请!”

  作者有话说:

  唐寅:嘶!

  徐经:嘶!

  文崽:?嘶!

  *

  早早一更!

  今天还有二更!

  *

  注:

  1朝衣东市:出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慰欧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

  以前很喜欢这个温馨帝师故事!(bushi

  记得好像是十年前还是更久以前(可能是高中的时候)还曾特意跑起点注册一个号,起了个书名叫《西汉·晁错传》,一看就一脸扑街相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后当然是一个字都没憋出来(x

  又继续回晋江勤勤恳恳写小扑街文了

  没想到兜兜转转这么多年,现在逐渐敢对历史下手,世事真是奇妙(x

  -

  2想见浮岚在眉宇,人人知道看山回:出自刘因的《静修集》

  历史上关于舞弊案处理得很含糊,再加上老李在里头糊弄了一下,御史、考官、考生都挨了罚,就更是各人有各人的说法了。

  还有人表示是同乡都穆发牢骚出卖了唐伯虎,按照明末文人们的八卦,都穆再去找唐伯虎,唐伯虎当场骑到栏杆上说你别过来,你过来我就跳下去了。最后还真的跳了下去,差点摔死。说得活灵活现!hhhhh

  这里统一按照他们没有舞弊来处理,毕竟舞弊不是什么好事,任何时候都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