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274节(1 / 2)





  *

  更新!

  可恶,怎么会有人从早墨迹到晚,只墨迹出一章!这就是失去全勤的威力吗!

  *

  注:

  1飒露紫:李世民的马

  骅骝:据说是穆王八骏之一

  -

  2关于马铃薯的优缺点:

  马铃薯的缺点肯定是有的,看文多上网多的小可爱绝对比我数的清楚

  但就算它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也能否定它的价值和用处吧。

  一直到现在搞农业的都还在反复选育良种,希望能把它变成西北旱区的主粮之一,希望能在不影响三大主粮种植的前提之下多一种储备、多一重保障。

  至于什么不能连作、品种退化、气候变冷、病虫害影响之类的问题,同样会出现在其他作物身上,或多或少而已。

  而且准备推广的地区本来就是要其他地方运粮过去补缺的地方,从来没说要拔掉全国的水稻小麦全种上马铃薯,自然不存在国外那种举国依赖土豆出现闹病虫害全国口粮遭殃之类的情况。

  早在早期农书面世的时候,就已经记录过农民一般五谷都种一点,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上啊。

  咱小老百姓谨慎着呢(不谨慎的大都饿死了)

  第230章

  两小孩凑一起嘀嘀咕咕很快被领命过来寻太子的内侍领到老位置上了,王华这个当爹的自然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儿子被捎走。

  宫宴这等位次能争个面红耳赤的地方,多了这么个无品阶的小子还是很引人注目的,不少人都觉得朱祐樘对这位小神童着实过于偏爱了点。

  兵部尚书马文升的目光也落在两个小孩身上。

  马文升少年时凶勇好斗极好兵事行事也是雷厉风行下手鲜少留情。

  他弘治初年任左都御史,直接干走通政司一个方士出身的左通政上书请求联合锦衣卫搞京师大清洗严打京师封建迷信现象。

  如今马文升已经六十八岁,看起来还是精神矍铄,叫人怀疑他是不是和王恕一样一顿能吃好几斤肉!

  对于王家这位小神童的存在马文升最近一直在暗中观望。

  他之所以关注到这么个小娃娃,还是因为最近在京师热销的《河西走廊》。

  作为一个沉迷兵事六十余年的军事爱好者兼大明国家军务管理者马文升对于“河西走廊”这个说法很感兴趣,对于敢写书论述河西之地重要性的小神童更感兴趣。

  更巧的是,年前“河西走廊”正好出了点事。

  哈密卫又被土鲁番给占了。

  哈密卫这么些年来被来回夹击,经常被人占了去。

  成化年间已经打过几场了好不容易收回来后土鲁番又趁着朱祐樘刚登基在哈密卫一带搞小动作这来回拉扯几年最近刚来了急报说哈密忠顺王陕巴都给人掳走了!

  这忠顺王可是大明朝廷封赐的土鲁番这么做就是明晃晃地往大明脸上扇了一巴掌!

  朝廷刚讨论加强边贸不少人还刚刚吹嘘茶马贸易取得极大成效,很大程度上稳定了西番。

  结果就来了这么一出。

  脸上可真是火辣辣地疼!

  这段时间朝廷已经连开几个紧急会议讨论该怎么给土鲁番一个教训顺便把关外七卫整顿一番。

  不然不仅边贸搞不成还得提防这些家伙直接干到嘉峪关门口。

  毕竟哈密卫沦陷了大半当地人不是被掳去为奴为仆,就是退到敦煌一带的罕东左卫据险死守。而罕东左卫接下来不仅要面对土鲁番,还要面对北边的瓦剌,能撑几天都成问题!

  要是杨一清考察敦煌的请求腊月再送到京师,估摸着没有人会答应的,因为这种情况下跑去罕东左卫境内的敦煌实在太危险了。

  为着这事儿,丘濬还曾提出让马文升这个兵部尚书亲自跑一趟哈密卫。

  要是再年轻个二三十岁,马文升对这个提议肯定很感兴趣。可他现在都六十八岁了,实在没办法用这老胳膊老腿到西域去。

  马文升觉得丘濬这提议有点为难他的成分在里面!

  马文升的目光不由又落到文哥儿身上。

  好好的小神童,怎地和丘濬那个小老头儿那么要好?

  文哥儿和朱厚照嘀咕了一会,察觉有人在看着自己,转头一看,对上一双凶凶的眼睛。

  倒不是马文升有意凶小孩,而是他本身就长得身材魁梧、面庞凶悍,乍一看去不就显得特别凶吗?

  而且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阁老有天闲聊时,瞅着轻松抱起一大箱书的金生随口提到过一句,说是“马文升马尚书也从小力大无穷”。

  文哥儿冷不丁和据传力大无穷的马文升那么一对视,只觉心里毛毛的。

  他没有得罪这位马尚书,这位马尚书为什么要盯着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