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39节(1 / 2)





  天才的儿子也是天才吗!

  文哥儿总想偷偷捏他脸。

  堂堂大才子,脸一定好捏!

  听杨廷和要带自己去国子监,文哥儿高兴得很,不太确定地追问:“可以吗?真的可以吗?”

  于是他从杨廷和那儿听到点往事。

  原来杨廷和当年十二岁成了举人,也不是一口气考成进士的,他也曾经落第过。

  按照惯例,落第举人也可以进国子监进修,悉心为二战国考做准备。

  当初杨廷和就进了国子监。

  当年的国子监丞黄明善很看好他,没过多久就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如今黄明善已经是他的岳父、慎哥儿的外公了!

  所以说,国子监是杨廷和的母校,还是包解决婚配问题的那种。

  杨廷和想回去看看实在再简单不过。

  文哥儿向来对这些大佬往事很感兴趣,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听听,他杨先生和他爹就是不一样,绝对不会和小孩子说“十二岁中举”、绝口不提中举后还落第过的事。

  好的长辈,实事求是。

  糟糕长辈,蓄意隐瞒!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爹你反省反省

  文哥儿:指指点点

  王华:抄起棍子.jpg

  *

  今晚一定努力二更!

  第34章

  最近没下雪天色特别晴朗,就是对小娃娃来说还是有点冷。考虑到小孩子受不得寒,杨廷和领着文哥儿出门,没带上小了一岁的杨慎。

  至于为什么文哥儿年头出生就算是“大孩子”那当然是取决于他结实的小身板儿以及他天天在长安街转悠的劲头。

  文哥儿很讲义气地对自己的小小同年杨慎说道:“别急等我去探探路好玩的话我以后带你们去玩儿。”

  杨慎听文哥儿这么说,不能一起出门的郁闷一下子没了认真点头送他们出门。

  既然杨慎不能带文哥儿想到了自己另一个小伙伴谢豆豆。他询问杨廷和:“能不能把豆哥儿也捎带上,要不然回头他又要埋怨出去玩不带他。”

  两个人交了这么久的朋友,文哥儿也算了解谢豆了他这小伙伴看着没脾气,实际上特别在乎这些小事。

  比如知道他早上开始晨读了自己在家里也晨读!

  据谢豆自己讲的,他妹见他读得起劲,也经常搬过小板凳在他身边跟着读。

  真就是他带金生,谢豆豆就带妹一点都不肯服输!

  这倒不是什么缺点文哥儿最喜欢这种积极上进的人。只要自己身边这样的人多了以后还怕没有人(被他忽悠去)干活吗?

  积极好啊上进好啊奋斗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以现在文哥儿要干点什么,总不忘捎带上谢豆争取来个共同进步获得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伙伴。

  杨廷和对多带一个小孩儿没什么意见与文哥儿一同到了谢家门外让金生进去问问谢豆有没空去参观国子监。

  谢豆很快被他爹谢迁带了出来。

  原来谢迁正好在家,听金生来邀请,且还是杨廷和领着来的,便亲自带着谢豆出来。左右他在家也无事,不如带儿子出去走走。

  谢豆本来乖乖跟在他爹身边,瞧见文哥儿后立刻蹬蹬蹬地跑过去,拉着文哥儿说起话来。

  两个小的凑一起嘀嘀咕咕,两个大人也你来我往地聊了起来。等行过东长安门,杨廷和估摸着文哥儿走累了,伸手把他抱起来继续往国子监的方向走。

  他们居住的时雍坊在皇城西下角,国子监在皇城东上角,等同于绕过半个皇城便到了,大人走上两刻钟也就到了。

  文哥儿第二次出西长安街,一路好奇地左看右看,没一会就瞧见自己上次来灯市时见过的东华门。他一下子记住了这个路标,和杨廷和他们分享起来:“看灯的地方!”

  年初上元那会儿他们可是全都在的,他还围观了杨廷和跟丘濬下棋来着。

  只是当时他只有谢迁一个老师,现在连杨廷和也是他老师啦!

  名师环绕,全是大佬!

  骄傲.jpg

  杨廷和知道文哥儿记性好,闻言也不惊讶,点头说道:“是开灯市的地方没错。”

  今儿比起上元灯市那会儿少了许多摊贩,不过依然繁荣热闹。

  再往前一段路,文哥儿和谢豆还被抱着经过上回没逛过的估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