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章逃不掉(2 / 2)

  我拿过耗子的工兵铲将下面那道门撞了开,由于力道太猛,立刻从门内飞出一些灰状物,呛的大伙一阵猛咳。

  待尘埃落定,才看清里除了一堆灰别无它物,耗子笑道:“咳!原来是个大灶台,想来也是为建墓的民夫作饭用的。”

  才让道:“这么多大锅台,得有多少民夫啊!”

  文静道:“古代人科技落后,要想建大型工程,惟靠人多不能解决,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甚至愈百万的都有,像埃及胡夫金字塔建造时,共动用了十万人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再说中国的秦皇陵,曾动用了七十多万人,花了三十九年的时间。”

  “七十多万人,真的吗?”众人听的都是一愣,耗子忍不住问道。

  我说:“据史料确是这样,《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说:‘始皇即位初,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怪徒藏满之。’”

  耗子拍腿大骂道:“他妈的,这些皇帝老儿,生前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搅的老百兴痛苦不堪,死后还不积点阴德。不过风水轮流转,这老儿现在落到我的手里,周某人一定给他搅个天翻地覆,死无全尸,值钱的东西一件不给他老儿留下!”

  耗子这话立刻引起了共鸣,腾子拍腿道:“这话说的有点道理!”木头也嗯了声。几人一提到劫富济贫之事,颇为兴奋,谈的甚是欢畅。

  至于他们在谈什么,我没在意,只是一门心思的在琢磨,这墓室里的石方柱。

  这倒底是不是用来烧火的灶台,若果真是的话,那锅放哪儿呢,有灶无锅犹巧妇无米,灶再好又有甚用。

  难道这砖室的凹底就是灶台的锅?如此一想,我忙探到砖室内,用军刀刮去凹顶上的黑油,虽然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但仍十分粘滑。

  不禁暗自纳闷,我见过的锅底都是一层黑灰,从没听说锅底下结了一层油的,如此一来,我开始觉得大家的判断可能有误,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灶台。

  正待我想着不是灶台能是什么东西时,“叮”的一声脆音,是军刀和凹顶撞击发出的,凹顶是铜的!这竟还真是灶台,可这是哪来的烟油呢?

  “齐先生,你在干什么?”正是文静,可能是刚才军刀和铜顶发出的响声,把她吸引了过来。

  我回头看了眼,耗子几人也跟了过来,便拿出带着烟油的军刀说:“几位有谁见过锅底下结了层油的?”

  耗子一拍脑门:“对呀!哪有锅底下结油的,就是有也早让火烧干净了!”

  文静接过军刀,用手沾了点拈了拈了说:“确实是油!”

  说着便蹲下身去扒灶底的灰,灰堆中似乎有些未烧完的东西,待文静扒出来时,不禁吓得“啊”的一声,大伙也不禁心头猛然一颤,竟是一只未烧完的人手,手指前端烧的已露出白骨,甚是恐怖骇人。

  倾刻间一个念头在脑中闪了一下,我抓过耗子的工兵铲将灶底的灰都扒了出来,如坟头大小的灰堆中,埋着许多人体的残余组织,满当当铺了一地。

  才让吞吞吐吐道:“这……这大锅都……都是烧的人?”

  我一时也不敢相信这密密麻麻的灶台竟是一个个的焚尸炉,其他人也是个个面如死灰,惊恐之色现于颜表。

  过了许久,大家才缓过神来,耗子道:“这……这赤乌子在天宫下建这么多焚尸炉干什么用?”

  文静若有所思道:“这或许是古代一种葬礼。古代的风水家认为,长埋于地下而不腐的尸体,是吸纳了地脉中的龙气所致,所以每一具不腐的尸体都是龙气凝聚的化身,而尸体燃烧后的烟尘中便含有龙气。”

  此种说法也是自三晋时期才流传开的,因此许多风水家、封棺师,创出了一种驭龙化仙的成仙之法,其实就是将僵尸,灵芝、何首乌、赤青草等炼丹用材料混在一起焚烧,用焚烧时冒出的浓烟来熏墓主的棺木,此谓之龙气护身或龙袍加身,又谓之驭龙。若只是焚尸产生的烟雾只能称之为死龙,只有混入灵芝等灵药的仙气之后才能成为活龙,此又谓之画龙点睛。”

  此种说法,我在《风水擒龙八经秘语》中也曾见过,往往有过这种葬礼的的地方,方圆数百里内,棺中无尸骨,举目无亲人。遇到大量使用的时候,一时间又找不齐,便会以活人来替。此种葬法极无人道,过于卑劣,为害甚重,所以在唐初便已被废除。

  俗话说的好,‘不知者不怪,无知者无惧’,此刻再看到这座座石方柱,竟都如锁魂塔一般,甚至能听到无数冤魂在里面痛哭嚎叫。不知谁说了句:“怎么听不到那种声音啦?”经他这么一提醒,我才意识到,自从我们一进了这密室之后就再没听到过那种声音,难道果真是鬼魂所为?以前可没少听过火葬厂旁发生鬼怪的灵异故事,在这地下火葬厂里又伴着这么多未腐烂的僵尸,难免会让人往鬼魂作崇方面想。果真才让战战兢兢道:“这里面不会有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