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2 / 2)


  没办法,谁让齐辰辈分高呢。要走动,也该是那些小辈来跟他走动,然而齐辰性子孤冷,小辈们就算有心来与他走动,估计也没那个胆子。

  唐安杰这下无话可说了,直接拂袖回府,唐安芙看着他逃跑似的背影,心中越发狐疑。

  有心出城去元家田庄里找元蕊娘,但今日稍微晚了些,又没准备什么,而且看天色和风向,下午约莫是要下雨的,出城不便,干脆改日再去。

  **

  在内阁待了半日,齐辰又去了兵部衙门。

  接连好几个时辰的议事早已让兵部议事厅里的气氛焦躁不已,大家吵也吵完了,说也说够了,战事却还未能商议出个最合适的结果。

  太尉赵民是个老烟枪,除了上朝之外,平日里腰间总挂着旱烟袋子,走到哪里抽到哪里,内阁、兵部议事时,满屋子抽的烟熏火燎,手下将领和朝臣们回回都被熏的头昏脑涨,但碍于太尉大人的身份敢怒不敢言,最怕跟太尉坐在一个屋子里议事。

  但也有一种情况除外——安南王在场时。

  只要安南王在的地方,太尉大人总能克制很多,实在克制不了,他也会选择找个机会到外面抽一袋子,绝对不敢在室内当着安南王的面儿抽,至于为什么呢?

  一来是安南王位高权重胜过他,二来……他的烟杆子被安南王当面撅过三回。

  一根黄檀烟杆,一根青冈烟杆,一根黄铜烟杆,根根是他的心头肉,有一根算一根,全都被撅断了。

  太尉大人欲哭无泪,找安南王理论吧,安南王是个闷葫芦,他在那说的口沫横飞,安南王只冷眼相待,毫无波澜;想找安南王动手吧,太尉大人老胳膊老腿儿还真不是他对手……什么?安南王不敢对他动手?

  呵呵,你们怕不是没见过安南王有一年在殿上直接把一个搬弄是非的御史踢断了腰的样子。

  世人皆知,安南王的字典里,就没有‘不敢’二字!

  什么什么?

  还可以找陛下理论?

  呵呵呵,且不说为了根烟杆子闹到陛下面前有失体统,就算太尉大人真豁出脸皮闹了又能怎么样呢?

  举朝皆知,陛下宠安南王比宠自家儿子都狠,知道安南王动手撅了太尉的烟杆子,说不定还会心疼安南王撅烟杆子的手,直接下旨让太尉从此戒烟呢。

  凭着陛下以往对安南王纵容宠爱的轨迹来看,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几率非常高,太尉可不敢冒这个险。

  所以呀,打不过惹不起,太尉大人吃了亏以后终于学乖,不敢在安南王面前抽烟了。

  衙门的后厨送来了些供议事官员们点饥的吃食,就是一些几十年如一日的茶水点心,干巴巴,寡淡淡,让人看着就没什么胃口。

  所以大部分的官员对于这时候衙门提供的吃食是没有期待的,除非实在饿的不行,一般情况下,几乎没人愿意正儿八经的坐在里面吃。

  这个时候,有人选择到茶间小坐喝喝茶聊聊天,有人选择到院子里去看看花草树木养养眼睛。

  议事厅中也就剩下那么寥寥几人,齐辰坐在主议官的位置上闭目养神。

  太尉赵民在外过了烟瘾后回来,坐回主议官下首第一的位置,看了眼双手抱胸,面若寒霜的齐辰,硬是把涌到喉咙口的咳嗽给咽了回去,跟坐在对面中间喝茶的安定候裴城交换了个无奈的眼神。

  议事厅大门涌进一帮人,都是些在议事厅中做文书记录的知事,只见他们簇拥着一个春风满面的年轻人进门。

  那年轻人是年初刚被提拔上来的兵部左侍郎李青,李青两只手里都拎着个硕大的食盒,他将食盒放在议事厅窗边的案桌上,食盒里有四只特大号的瓦罐,瓦罐装是喷香扑鼻的乌鸡汤。

  在跟着他进门的那些年轻知事们七手八脚的帮忙之下,李青亲自把汤从瓦罐里盛出来,一碗一碗的端送到议事桌上的大人们面前。

  “我夫人善厨艺,今日给我熬了些鸡汤送来,有很多,请诸位大人一并尝尝。”李青客气的回。

  第一碗自然摆到齐辰面前的桌上,然后才依次分下去,太尉赵大人正觉得腹中有些饥饿,又不愿吃兵部供的点心,鸡汤来的正是时候。

  “哟,你这才刚娶妻,新婚夫人够贤惠的。”太尉端了汤碗就喝了一口,连连点头:“味道真不错,鲜。”

  李侍郎像个毛头小子似的傻笑了两声,然后又去给其他同僚分发鸡汤去了。

  太尉这边开喝,其他官员也就不客气了,一时间议事厅内赞誉声不断。

  齐辰睁开眼睛,见议事厅中人手一碗汤,他面前也有一碗。

  太尉见他醒来,举了举碗解说:

  “李侍郎新婚夫人送来的鸡汤,味道真不错,王爷尝尝。”

  齐辰往刚坐下和大伙儿一起喝汤的李侍郎看去一眼,李侍郎赶忙起身对齐辰拱手:“王爷若不嫌弃,请尝尝内子手艺。”

  齐辰端起面前的鸡汤碗,舀了一勺送入口中,见李侍郎还站在那里看着他,似乎在等着他评价,齐辰这才对李侍郎点了点头:

  “嗯。”

  尽管只有一个字,但能得安南王一个肯定已是难得,李侍郎心满意足的坐下。

  不得不说,今日因为夫人的一碗汤,着实让李侍郎在同僚们面前露了一回脸,李侍郎欣喜之情不俞言表。

  太尉喝着鸡汤,忽然问了句:

  “李侍郎是新婚吧。”

  刚刚坐下的李侍郎再次起身,回答太尉的话:“是。”

  太尉点了点头,又说:“夫人据说也是高门大户出身的嫡小姐。”

  “是,清河崔氏。”李侍郎对于自己夫人的身份还是很满意的。

  “确乃名门世家,教出来的女儿就是贤良淑德,李侍郎有福啊。”太尉喝完了鸡汤,对李侍郎比了个手势,让他坐下说话不必拘谨,转而又看向主议官位置上正在喝汤的齐辰:

  “说起来,咱们王爷也是新婚。辰王妃是谁家的来着?”

  旁边有人小声提醒:“据说是承恩伯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