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节(1 / 2)





  而对陆诚来言,这种事倒有迹可循。

  圈内各平台互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把友商掐成黑作坊很容易引起众怒,每年都能发生好几回。

  网友和读者义愤填膺,为了维护自己喜欢的作者,自然会跟着骂。但其实,每次事件里,总有那么几个声音很大的博主看似正义,其实自己也在开网站,大多还比正在挨掐的更黑。

  网友和读者不会去深扒,也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骂得到底对不对。

  但业内相关从业者和历事足够多的老作者,对此门儿清。

  所以这种事,他见惯不怪。

  只是,这回突然跳出来掐他的是谁呢?

  他想了一圈,不仅想过绮文这种大仇家,还连陶然这种有私仇的“个人”都想到了,但哪个都做不到完全说得通。

  以往的先例已足够证明,这种舆论对于平台来说,总是能渡过去的。

  作者总还要依附平台才能活。

  连真正恶劣的平台都没受什么影响,他不需要太担心。

  ——绮文应该也清楚这一点。

  绮文出版在接连败诉和违约后,已经面临解散。仅剩的钱,是个人都会花在刀刃上。

  至于上面的绮文传媒,其实没什么立场为了一个已经没救的子公司和他这样较劲。

  绮文传媒的总裁他也见过,说不上是好是坏,但至少是个清醒的人。

  而陶然,面临十年的雪藏。

  这十年里她可以赚到应有的保底稿费,但除非他点头,否则不会有什么资源大力推她,影视之类的项目也和她无缘。

  她先前赚到的钱也有限,不会这样不管不顾地砸钱跟他叫板。

  所以,会是谁呢?

  第54章

  网上掐得轰轰烈烈, 但想不到是谁也没什么办法。

  陆诚只能跟先前挨掐的大多数公司一样, 选择沉默以对。

  谢青想用个人账号去微博上解释一下, 也被他拦住了, 他觉得这个时候她出面说话会起反效果。

  谢青只安心想新文, 列了个大纲, 拿去跟陆诚讨论:“我想写个现实题材。”

  陆诚伸手接过:“《那年春光下》那种?”

  她摇摇头:“更现实一点。”

  她现在名气很大了, 钱也赚得不少,想为家乡做一些事情。

  她的家在湖南永州。小时候, 永州的经济情况真的很糟糕。省里每每颁布新的扶贫政策,永州都是重点扶贫对象。

  其实直到现在, 这个不大的城市里都还有九百多个贫困村被列在国家名单上,但比起当年, 真的好多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永州人, 谢青是看着这些变化长大的。

  很小的时候, 她看到土路慢慢变成柏油路,路边又慢慢有了路灯。

  到了十几岁, 看到市里开了第一家国际连锁快餐——她永远都会记得那家肯德基。

  在谢青看来, 这些都应该被记录下来。

  人类文化之所以辉煌灿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那些文字记录。不论是翔实可靠的史料记载,还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都不可或缺。

  因为那些文字, 今人才得以更好地了解古罗马战士的骄傲、古希腊众神的厮杀, 还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巴比伦。

  但永州和它们比起来, 实在太小了。

  小到很多国人对它的印象,都只有柳宗元的那句“永州之野产异蛇”。

  小到谢青休学那时没日没夜地读书,都没读到过几页关于它的故事。

  谢青在那会儿就有一点点不服,暗搓搓地想,如果有一天她也能写小说,一定要写写家乡的事情。

  她还为此查过一阵子的资料,什么扶贫政策,什么长江经济带,认认真真地了解过好多。

  可真等到自己当了作家,她又一时没顾上。

  一是因为脑洞太多,《青珠录》那样的故事背景宏大又刺激,她作为作者也觉得更痛快;

  二是,这种发生在小城的现实向故事,真的冷,比星际都冷。

  要写这种冷题材,就要做好很长时间都没收入的心理准备,要为下一顿饭发愁的时候真没底气写。

  可是现在,她不是不缺钱了么?

  要不是看房看到一半才意识到自己还没达到限购政策下的买房标准,她连北京的房都全款买了。

  谢青便想,该好好把这篇文写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