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423节(1 / 2)





  内库用来做什么的?用来赏赐皇亲贵胄或者供给宫中贵人们日常花销以及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比如宫中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一个信佛一个信道那宫中就会轮流举行各种佛道相关活动)。

  这么一考虑文官致力于悄悄掏空老朱家的内库似乎也无可厚非。谁叫你们连名目上都没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你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啊!

  对于这种双方大佬你来我往激烈博弈的大议题文哥儿还没啥资格参与。他只凭借着户部分司这边透露出来的数据暗搓搓算了个账就跟李梦阳他们一起到街上遛弯去了。

  纸币这东西能不能推行开去,主要是背靠国家公信力。

  百姓不信任你,商贾不承认你连官员自己都不想用,这玩意自然推行不起来。

  倒不是说大明不强盛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大明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是非常强大的,只可惜朝廷没几个人是懂经济的。

  想要支撑起完备纸币体系,让大家都以花大明宝钞为荣,就大明现在这个经济理论水平还远远不够。

  像朱元璋和朱棣那会儿钱不够用了就疯狂印钞想要多少印多少这宝钞能有用吗?有他们开了这样的坏头就不能怪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对大明宝钞不信任了。

  谁知道你老朱家会不会一拍脑袋又印一波新的?

  大家辛辛苦苦攒的钱你一注水就啥都买不了了搁谁谁能乐意啊?

  没看见元朝只干了不到一百年整个经济体系就全面崩溃了吗?

  朝廷自己把这事儿当儿戏,就不能怪百姓不信任你了。

  执政者没有足够的经济学素养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推行宝钞无疑是祸害百姓。

  人家存一辈子的钱你一个决定就给霍霍没了回头你挨的骂一准比王安石还多!

  现在问题来了怎么提高执政者的经济学素养?

  文哥儿敲了敲自己的脑壳,觉得这事儿有点难办。

  等他回京一定要找杨廷和以及费宏探讨探讨,杨廷和是杂学专家,跟老丘一样什么都学,费宏又是个热爱卷死别人的家伙,跟他们讨论讨论一准能有收获!

  回头找费宏定制一个文武百官培训教程,争取让官员们也干到老学到老!

  文哥儿正琢磨着,鼻头就闻到股香香的味道。他循着香气找了过去,看到有人在卖托板豆腐,新鲜点出来的热豆腐,放在削得平直笔挺的长条托板上,客人们可以直接就着托板尝到热腾腾的豆腐。

  吃法怪新鲜的!

  文哥儿二话不说掏钱要了一板,一口咬下去,只觉又香又嫩,豆香十足。他跟摊主一聊,才知道这托板豆腐的由来。

  临清这地方是各地举子赴考的中转站,经常有天南海北的考生汇聚于此。

  据说是当初有个举子进京赴考,钱都花光了,抵达临清时饿得头晕眼花,气息奄奄地躺在树下不知如何是好。

  旁边有个卖豆腐的老伯见他这般可怜,十分同情地取了块木板盛了些豆腐给他充饥。

  后来这个举子金榜题名,还当了巡按御史过来临清一带巡查。

  这位巡按御史特意来找老伯,笑着问老伯还认不认识他。两边叙过旧以后还让老伯再用托板给他盛豆腐吃,说是就记着这味道!

  有了这么一段佳话,临清一带便颇为流行托板豆腐这种吃法。

  保不准自己吃了以后也会金榜题名当个巡按御史呢!

  文哥儿听得心向神往。

  这可不是普通的豆腐,而是巡按御史吃过的豆腐!

  他吃着吃着又叹起气来。

  卖托板豆腐的摊主奇道:“小娃子,你叹什么气?”

  文哥儿道:“我当不了御史!”

  摊主道:“你别气馁,我看你才十岁出头,怎么就当不了?一准能当上的。”

  李梦阳在边上笑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别看我这师弟年纪小,他去年便已经三元及第当了状元,朝廷给他授了六品的翰林修撰,比巡按御史还高一品,他往后是没机会去当巡按御史了。”

  摊主既惊又奇。

  他们也听说去年出了个九岁的状元郎,只是没想到这位大明年纪最小的状元郎居然就在自己眼前!

  听听这小孩说的都是什么话哟!

  别人熬一辈子可能都熬不出个六品官,他还惋惜自己当不了七品的巡按御史!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别人家的小孩就是这么有出息!

  难得碰上这样的好机会,那摊主当即积极地追问道:“小状元觉得我们家豆腐好吃吗?够不够嫩?够不够香?”

  文哥儿毫不吝啬地夸赞道:“好!又嫩又香,吃法也特别!”

  摊主得了他一句夸,自是喜不自胜,忙问文哥儿要不要再多吃点。这份他请,不用钱!

  文哥儿摇着头说不用了,他上回经过临清时都没能上岸来着,这次难得能停留半天,不得留着肚子多尝点没尝过的临清特色美食吗?

  鲁菜那可是后来的八大菜系之一啊!

  文哥儿兴冲冲地呼朋唤友把临清城吃了个遍,众商户听说是王小状元来了,要么出来围观这位传说中的状元郎长什么样,要么力邀他过去尝尝自家的菜品,到后来连别的百姓也被吸引出来。

  热情的临清百姓有的要给文哥儿送吃食,有的要给文哥儿瓜果鲜花,有的拿着《饮食诗话》或者折扇要请文哥儿题字,他们一行人走着走着差点连路都给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