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414节(2 / 2)


  文哥儿也听李东阳他们介绍过潘辰,说是潘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只是考试运不太好。

  具体体现在潘辰考了四次乡试都是临时病倒没考成,第五次去考的时候旁边的考生突然伸手拉他的答卷过去看,弄得潘辰也被牵连得不得不终止考试!

  这好不容易自己顺利进了考场,还能栽在别的考生身上,就说他够不够倒霉吧!

  反正这么一番折腾下来,潘辰就不再下场考试了,安心当一个大隐隐于市的京师名士,往来的全是李东阳他们这些当代名流。

  若非有朋友极力举荐他到翰林院,他还只能过着每天吃吃喝喝写写诗文、时不时和大佬朋友们聚个会的日子,多么枯燥乏味!

  很显然,李东阳他们挑姻亲不太看品阶。

  反正一般都没他们高。

  碰上家风好又处得来的,谈婚论嫁不是什么稀奇事。

  既然是相熟的人家,文哥儿自然是直接恭喜李兆先喜得良缘,并且开开心心地谋划起这次陕西之行。

  陕西那边有他师叔杨一清!

  同行的有他师兄李兆先和挚友元思永!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老安全了,去了陕西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等出了正月天气稍微暖和一些,他们就可以出发了,到那边以后正好紧锣密鼓地种土豆!

  等到七八月收成了,又可以趁着天气还没彻底转冷赶回京师。

  是一次完美的出行安排没错了!

  万事俱备,就差过了小老板(朱厚照)和长辈们那关!

  文哥儿开始埋头写自己的河西走廊发展计划。

  当初因为他和朱厚照玩《丝绸之路》扑腾出来的小水花,老丘上书提出加强边贸和扩大海运规模,大家都说“好好好”并且默契且熟练地采取了拖字诀。

  海运拖很正常,里头牵涉到的利润颇丰,许多人并不想它顺利推行(不管是本来搞海运的还是本来搞漕运的都不想)。

  边贸拖也很正常,里头没啥利润,打交道的又是诸多大伙瞧不上眼的“北虏”,谁都不乐意干这种没好处且挺掉价的事。

  至于怎么拖延,那就更简单了:海运得造船,拖延起来理由十分充足。边贸想搁置也不难,每次一提就说还在考察中,多来几次渐渐也就没人会问了。

  这不,老丘都退休了,也没瞧见朝廷有什么动作。

  这种大家当面听了都大夸特夸、后续却连个诏令都没下过的情况多不胜数,一般多在朝中干上几年便习惯了。

  文哥儿这次过去,一来是陪着元思永他们跟进土豆的试种,二来就是详细地考察一下河西走廊的情况。这两项都是他早前参与过的事,如今正式授官后去跟进跟进不过分吧?

  文哥儿一口气把计划写完,分析了一圈后决定先去探探老丘的想法。

  先把老丘说服了,再去跟他大先生们说人老丘听了都说好,计划通!

  丘濬最近刚当上图书管理员,每天不是坐在阅览室听人念书给他听,就是和来借书的后辈说说话。每次有广东籍的后生过来,他都要跟对方多聊几句。

  不用每天处理政务以后,他眼疾都缓和了许多,变成个精神奕奕的小老头儿了!

  文哥儿溜达到丘家,看到的就是丘濬正在跟人讨论一本新书。

  很不错,关于老丘退休生活的第一阶段计划,已经完美实行!

  他不动声色地跑过去加入话题,等到那位客人告辞了,才捧着热茶跟老丘聊起自己想去陕西的事。

  陕西离京师没多远(也就一千多里),他这次去去就回,拢共要不了几天!

  顶多就去个半年!

  丘濬:“…………”

  还让不让人好好过年了!

  作者有话说:

  文崽:不是很远(就一千里)

  文崽:要不了几天(只去半年)

  老丘:?????

  *

  震惊!足足二更!久违的!

  *

  注:

  1上章的“私淑门生”,前面某章好像引用过,出自冯梦龙的《古今笑史》,历代官场笑话集(bushi

  主角之一还是杨一清(被奉承的)

  【王元美云:余旧闻正德中一大臣,投刺刘瑾,云“门下小厮”。嘉靖中,一仪部郎谒翃国公,云“渺渺小学生”。今复有自称“将进仆”、“神交小子”、“未面门生”、“沐恩小的”,皆可呕哕。

  杨太傅一清为中书舍人。及提学时,士以举业从游者众。迨位显,从者益众,然不过借师生义以求进取。邝编修灏始谒杨,即执弟子礼。杨讶其未曾著录。答曰:“灏少时诵法公文,遂至有成,是灏乃私淑门生也。”元美所云不虚耳。】

  -

  大意就是明朝读书人不要脸,阿谀奉承攀关系到令人作呕(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