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215节(1 / 2)





  文哥儿还没生气多久,很快被元思永给的惊喜砸晕了。

  元通政居然说邀请他去家里吃饭!!

  文哥儿积极发问:“是粉浆饭吗?”

  元思永道:“粉浆饭是有的。”

  既然请人吃饭,那肯定是要准备对方想吃的,元守直之所以让元思永约这个休沐日,而不是当天就邀文哥儿过去吃,还不是因为粉浆饭做起来得费些功夫,要第二天才能吃?

  文哥儿眼睛简直亮得发光,恨不得马上回去睡一觉,一睁眼就是第二天!

  元思永把他爹的话带到了,别过文哥儿回家去。

  文哥儿和王守仁一起回家,一路上听着他哥说什么“下次挨打趁着休沐日挨”“不然等我回到家你都好全了”之类的话,简直气得牙痒。怎么会有这样的哥哥!

  由于元家那边约的是午饭,文哥儿也不好一大早跑别人家去,唯有先按照早前的约定去了丘家。

  不过他见到丘濬就跟人家念叨了半天粉浆饭。

  丘濬听着听着都不想理他了,直接把这段时间编的词条塞给他校阅。

  不得不说,丘濬真是定力十足,最近他一天到晚和刘吉明杠暗杠,又针对外戚封爵的事舌战群雄,结果回到家居然还坚持每天编上十几二十个新词条,每天林林总总写下来得有两三千字。

  文哥儿看到的时候都惊住了,怎地在他手不能写字的这段时间,老丘就暗搓搓写了这么多字?他老人家不是又要搜罗天下书籍,又要和人吵架吗?

  不科学,这不科学!

  老丘哪来那么多空闲,每天写这么多成语典故!

  他创作起来难道没有瓶颈的吗?!

  “你不是还要去元家?”丘濬见文哥儿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没好气道,“要是一会看不完就别去了。”

  文哥儿一听,赶紧打起精神来干活。

  这可是丘濬几十年阅读积攒下来的成语典故,他认真读读也是有好处的。

  至少以后写诗文不怕用典了,抓小青蛙玩也不怕老师考校了!

  既然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成语词典》,丘濬这次倒是没有往里面塞太多理学内容,都是平平实实地把典故讲解清楚并标出相应出处。

  文哥儿读起来觉得还挺轻松,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炭笔一边看一边划出有疑问或者需要讨论的内容。

  丘濬也不在意他在稿子上涂画,继续提笔写自己的新词条。

  一老一少都专注得很,吴氏在外面看了一眼,便叫底下人手脚都放轻些,别扰着他们干正事。

  得亏这一老一小又好回来了,要不然她们家这位老顽固不知还得臭着脸多少天!

  文哥儿认认真真把丘濬写好的词条都读了一遍,又去取了书核查过自己拿不准的内容,才拿着文稿和丘濬讨论有些内容要不要改。

  两人忙活到快到饭点,丘濬便打发文哥儿去赴约,自己拿着稿子逐条逐条看文哥儿写在边上的意见。

  文哥儿依约去去了元家。

  元守直父子俩都在家,他们家和老丘家一样走的是极简风,除了比寻常人家多几本书之外没啥特别的。

  文哥儿虽然老爱乱跑,却不是不知分寸的小孩儿,到了别人家里还是很安分的。他乖巧懂事地朝元守直问好,看起来就是个长得玉雪可爱的乖娃娃。

  元守直心情有些复杂。

  这次邀约是上个休沐日定下来的,结果在这些□□局风起云涌,看得他们通政司的人都瞠目结舌。

  对于文哥儿挨的那顿打,自然也有不少人私下讨论。

  哪怕元守直平时不爱和人闲聊,与同僚也没什么私交,还是接着通政司的便利听说了一二。

  这次应该算是阎王打架,小鬼遭殃。

  不管是寿宁侯家那兄弟俩还是眼前这小孩儿,估摸着都是不小心卷进两个阁老的对骂里头。

  对他们这些看客来说,就只有一个感觉:两位阁老骂人都挺狠的。

  刘首辅直接搞人身攻击就不说了,丘阁老拐着弯儿骂人可真是颇具巧思啊!

  说不准“刘棉花”那个绰号还真是当初丘阁老暗中让国子监监生传开的也不一定。

  要不然两位阁老之间哪来那么大仇怨?!

  当然,这些都是大伙私底下流传的,没法摆到明面上来说。

  元守直就着文哥儿劝元思永安心学习的事表达了感谢,并批评自家儿子都这么大了还没有文哥儿想得明白。

  文哥儿这才知道自己这顿粉浆饭是凭借给元思永做人生规划赢来的。

  本来他还不好意思白白蹭饭,听元守直这么一说顿时把自己的小腰杆都挺直了(这小子压根不去想要不是他牵头租地搞什么耕种实验的话,元思永也不会生出想出去游历的想法)。

  既然劝过了元思永,文哥儿自然也要劝一劝元守直这个当爹的。

  元守直看着也不是个不讲道理的爹,好好说的话应该不至于直接开揍。

  文哥儿就开始就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主题和元守直大讲特讲。

  看看自古以来那么多留下姓名的厉害人物都是满天下地走,哪有人闷坐在家中成就大学问的?连老丘这么不爱出门的人,都曾从琼州走到京师来哩!那可是好远好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