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208节(1 / 2)





  元守直没想到一夜之间儿子的想法就被拧过来了。

  他奇道:“你昨天不是还梗着脖子说‘就是要去’吗?”

  元思永便把文哥儿劝自己的话囫囵着给他爹讲了。

  大家一听他的打算都是直接劝他别去,王守仁这唯二同意的人也只是说“咱想去就去”,只有文哥儿这么认真仔细地给他分析规划。

  元思永觉得文哥儿这些考虑都很有道理。

  文哥儿可是四岁起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哼哧哼哧努力了,他现在才发现自己想做什么已经太晚了,可不能再耽搁下去!

  马上开始读书锻炼,每一天都不能浪费!

  换个人到处嚷嚷说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官,早就天天被人逮着嘲笑,文哥儿却没被人取笑过,不就是因为他不只是嘴上嚷嚷,还踏踏实实地付诸行动吗?

  元思永觉得自己即便没有文哥儿的神童天赋,学学文哥儿的脚踏实地还是可以的。

  什么都不做只嘴上说说的话,他爹又怎么可能会同意?

  元守直看着儿子认真的脸庞,只觉这孩子一下子少了几分稚气。

  看来他错怪王家那位小神童了。

  比起王守仁这个不靠谱的亲哥,人小神童还是靠得住的。

  至少还知道一大早过来劝下元思永的弃考想法,不会像王守仁那样鼓励元思永先斩后奏直接离家出走。

  即使自己只是在心里对文哥儿生出过诸多意见,从来没有表露在脸上,元守直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太妥当。

  元守直道:“你能想明白就最好。都快二十的人了,怎么还没一个五岁小孩想得明白?得亏你还听得进文哥儿的劝。”

  元思永不敢分辨。

  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最容易上头,一旦生出某个想法就终日辗转反侧,恨不得马上就付诸行动,根本没法好好思考。

  何况王五岁难道是普通的五岁娃儿?他做的那些事,很多人五十岁都不一定能做到!

  元思永正在心里暗自嘀咕,就听元守直又开了口:“下次国子监休沐时你邀他过来吃顿便饭吧。”

  元思永:?????

  元思永不由自主地往外面看了眼。

  太阳既没有打西边出来,天上也没有下红雨的迹象,怎么他会从他爹嘴里听到请客吃饭这种事?!

  作者有话说:

  元思永:震惊!我爹居然做出这样的事……

  文哥儿:震惊!一顿饭主动向我走来!

  第172章

  文哥儿压根不知道有一顿他心心念念的饭将会在下个休沐日从天而降。

  他遛弯溜到老丘家又跑进去和丘濬感慨了一番。他哥怎么这么不靠谱,要是给人元守直知道了,怕不是会直接在门口立个牌子,上书“姓王的禁止靠近”。

  丘濬听着这小子对他哥指指点点只觉他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他说道:“要不是你喊人去玩儿别人也不会有那样的想法还不是得怪你?”

  文哥儿觉得自己老冤枉了:“那么多人去了,独独他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怎么能怪我?”

  想他王小文今年才五岁就得替不靠谱的亲哥擦屁股,怎么感觉这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样呢?

  难道牛逼大佬的成长阶段和牛逼大佬的成熟阶段会有天差地别的改变?

  有点愁人啊!

  什么时候他这不靠谱的大佬哥哥,才能成长成可供他依靠的参天大树呢?

  文哥儿愁了一会瞧见丘濬桌上摆着正在写的奏章,好奇地凑过去探头探脑瞅瞅丘濬又在写点什么。

  丘濬瞧见他那模样就眉头直皱,没好气地教训道:“你小子坐没坐相的,像什么样子?”

  文哥儿便不探头探脑了,直接问:“您在写什么奏本?是有什么要紧的事要上书吗?”

  丘濬道:“也没什么就是一些关于朝廷藏书的意见。我想请陛下广搜天下遗书充盈馆阁藏书同时找出两份副本分别送到两京国子监这样一来就算失火也不至于把书全毁了。”

  他生平最爱读书如今进了内阁自然便向借着这个职位做点有益于后世爱书之人的事。

  自古以来藏书家最怕失火,书可全都是易燃之物一把火烧起来就什么都没了。

  像以前起了战乱书往往是头一个遭殃不是亡国之君把它们付之一炬就是叛军入城把它们付之一炬。

  书做错了什么?它不过是安安静静地记载一些与这个时代有关的故事与学问罢了。

  丘濬每每读史书,读到那些书籍被毁的事都十分痛惜。

  现在自己入了内阁,最想做的当然是广搜天下图书,全都好好地收藏起来;再备几份副本送到别处好生保存,即便这边的毁了,至少还有副本可以抄来补齐。

  文哥儿一听,这是在给广大学子谋福利的好事,肯定要支持。他好奇地问:“那《永乐大典》有副本吗?会分一套到国子监去吗?集举朝之力修好的书,就那么摆在禁中不给人看吗?”

  《永乐大典》是一本“类书”,也就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是按照声韵把各种典故分门别类的排列好以供有需要的人查阅。

  比如“妆”这一韵,底下就有佛妆、墨妆、唐妆、啼妆等等典故,但凡是古籍之中有提及的相关词汇,全都给汇总到了《永乐大典》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