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199节(1 / 2)





  西洋烧法!

  肯定是郑和下西洋没错了!

  文哥儿发现自己当真难不倒老道士,顿时佩服不已:“您可真是什么都会!”

  老道士自得地捋着胡须微笑。

  他的前半生昏昧冥顽,只知道依赖师父、师兄;后半生却是自己一步步走遍许多地方、学了许多本领,如今老来无事,有好友相交、徒弟孝敬,可不就可以尽情琢磨点自己好奇的东西吗?

  文哥儿闻言积极预约下次再来的机会:“那您以后烧玻璃的时候,可以让我来看看吗?我还没看过人吹玻璃呢!”

  老道士捻须的手一顿,差点掐断自己两根白胡子。

  “一定,一定,下次一定。”

  老道士信誓旦旦地说道。

  文哥儿心满意足地在寺里蹭了顿素斋。

  吃饭时他还见到了老道士的和尚朋友,对方是个和和气气的圆胖老僧,看起来一脸宝相。

  对于老道士这个来了就不走了的朋友,和尚也拿他没什么办法,如今早已习惯老道士在此定居了。

  等到文哥儿离寺回城的时候,恰好有两个太监结伴往这野寺走来,神色瞧着有些沉郁。

  文哥儿眉头一动,等走出一段路才和金生嘀咕:“这莫不是大伙说的太监供奉他们菜户牌位的寺庙?”

  金生觉得有可能。

  文哥儿恍然大悟。

  怪不得老道士说自己认得三保太监的后人呢,原来他们误打误撞跑这儿来了!

  作者有话说:

  老道士:吹牛逼.jpg

  文哥儿:想看吹玻璃!

  老道士:连夜建炉.jpg

  *

  这个月的全勤挂得比往月要早一些(咸鱼瘫

  一定是前天在作话里提了全勤,可恶!

  *

  注:

  1明瓦:参考网络科普内容

  比如《秦淮志》的记载:羊角灯者,旧为金陵特产。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凝而压薄成片,谓之明瓦。金陵街市,有明瓦廊,皆制此者也。连缀明瓦而成灯,透光明,无火患,且不脆裂,故宫中亦用之。

  -

  2玻璃:参考论文《浅析宋元明时期玻璃工艺的衰落》

  除了传统琉璃制法之外,明朝就传入了比较类似于现代的玻璃制法,但是应用范围没有太大

  大概是因为……

  玻璃制品易碎,摔了碎,遇热碎(工艺问题),对老百姓来说不实用,中国遍地都是的陶瓷更便宜且更耐用。

  对达官贵人来说又太低贱不够尊贵(比如“药玉”是低品官员佩戴的)。

  第165章

  文哥儿回了城没有与他爹说起那野寺供奉着宦官菜户牌位的事,只说了老道士自立自强的后半生。

  看看别人,年过半百再崛起也不迟!如今胡子都白了,还这么充满求知欲多么令人敬佩!

  文哥儿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爹你都没满五十岁一定要好好努力长成牛逼大树给我们乘凉啊”。

  王华:“…………”

  王华每天都想揍儿子。

  文哥儿麻溜跑走。

  下午回到家文哥儿就满屋子数自家有多少明瓦去了。

  不数不知道一数才晓得家里还真不少,都是拿来采光用的。

  他数到他祖父祖母那边便跑去和王老爷子他们得瑟自己学来的新知识。

  就是神神秘秘地跑去问他祖父:“你知道明瓦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见他祖父答不上来文哥儿就开始翘起尾巴科普,煞有介事地介绍要挑什么样的羊角、要用什么溶剂才能熬化它以及怎么把它压成明瓦形状。那熬出来的胶状羊角,还能浇灌出羊角灯罩呢!

  王老爷子被他显摆得一愣一愣想要说“这玩意谁不知道”,偏偏自己又真的不知道只能憋闷地听着。

  这小子真是一点都不懂什么叫尊敬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