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178节(2 / 2)


  也正是这么几天的功夫,文哥儿那篇祭文已在读书人圈子里传了个遍。

  李东阳还是从别人那儿看到的,不由把文哥儿拎过去问:“你写了文章,怎么不拿回来给我看看?”

  文哥儿道:“不是我写的,我只是代人写信。”

  他虽然有对这些书信进行文字上的修饰,但大多都是按照对方讲的内容来拟写的,哪里算得上是他的创作呢!而且这对别人来说是一件颇难过的事,他哪能拿回来向师长们献宝?

  李东阳对上文哥儿黑油油的眼睛,没说什么,只笑道:“你不拿回来给我们看,结果你这文章却是被王阁老看了去。”

  王阁老指的自然是王恕。

  他是没空去关心市井间的事,在家也不怎么见客,不过他小儿子王承裕与许多读书人有往来。

  王承裕得知事情原委,不由把祭文抄了一份带回去给王恕看。

  王恕管着吏部,对官员铨选本就十分上心,平生最恨那品行不端之人。听王承裕说,他老人家已经准备上书陛下,请求废除纳粟条例!

  当然,王恕早就看纳粟买学位、买职位的事不顺眼,想干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全是因为这桩败坏读书人名声的丑事。顶多只能说赶巧碰上了!

  文哥儿听李东阳说这后续,顿觉震惊不已。

  什么?

  接下来可能不给纳粟了?

  文哥儿满脸愁容:“那我岂不是攒了钱也用不上了?”

  李东阳:?????

  你再说一遍,你小子还想纳粟进国子监?!

  李东阳正要对文哥儿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又听文哥儿在那感慨:“幸好我都没攒到什么钱。”

  李东阳:“…………”

  算了,随他去吧。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马上把钱花光!

  谢豆豆:花光!

  *

  更新!虽然晚了一点,但是特别粗长!

  一边码字一边困得掉眼泪……不知为啥特别困

  *

  注:

  1娶娼为妾:参考《明史》,时不时被拿来弹劾官员的罪名

  【都御史陈瑛等劾观强取民间子女,又娶娼为妾】

  【其巡按顺天,纳娼为小妻,猖狂干纪,则恃宏为内援也】

  【百户姚敬娶娼为妾被王敬搜出送苏州】

  -

  2赞助这么现代的词,居然很早就有了!

  -

  3王恕上书求取消纳粟,有不同的时间点记载,这里采用弘治五年的记录,出自《 明史纪事本末》。

  原文:【(弘治五年)十一月,停止生员吏典开纳事例,王恕言:“永乐、宣德、正统间,天下亦有灾伤,各边亦有军马,当时未有开纳事例,粮不闻不足,军民不闻困弊。近年以来,遂以此例为长策。既以财进身,岂能以廉律已。欲他日不贪财害民,何由而得乎?”上从之。】

  -

  还看到上一段记载老丘干的事:【因拟为二十二条,以为朝廷抑遏奸言,杜塞希求,节财用,重名器之助,凡万余言。上览奏甚悦,以为切中时弊。】

  老丘闲着没事(bushi)写了一万多字的折子给皇帝看!

  不愧是你,老丘。

  第148章

  文哥儿只是写个祭文影响还不至于太大。

  且那可怜女子已经殒命泉下,旁人并不知晓那个男人的姓名,众人再气愤也只能茶余饭后骂个几句。

  结果王恕上书提出停止纳粟入监以及一系列花钱就能敞开的官场“后门”,那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打击面可就大了。

  不知多少商贾指着给点钱就把儿子送去国子监镀金呢现在这个后门被王恕给堵了!

  事实上王恕也不是第一个想堵这个后门的人。

  当初丘濬当国子祭酒也一度下令要把纳粟入监的学生都赶回原籍读书去。那会儿只一个罗玘反复求情说想把国子监藏书看完再走丘濬才破例让他留了下来。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事的弊端:作为大明最高学府、作为朝廷年年拨款支持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现在随便给点钱就能进去混个监生名头像样吗?大明缺的是他们纳的这点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