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150节(2 / 2)


  另一边文哥儿已经跟着人溜达到御医们所在地。

  明朝学医地位不高连太医院院使都只是五品官,御医就更不用说了,也就八品官。至于医士之类的,属于不入流纯干活的。

  若无宣召,太医院御医们的工作倒也清闲,他们大多是被朝廷征召到京师来的,有不少都曾是地方上的名医,闲着没事时便在那整理医案。

  医案这玩意就跟后世的病历本差不多,基本都会记录下病人个人情况、具体病症、诊脉结果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等。

  不少名医都会把自己遇到的有参考性的病例精心记录下来,以供后人参考。

  见文哥儿过来了,御医们都觉得稀奇,停下手头的活打量起这个突如其来的小娃娃。

  作为行医经验的名医,大伙职业病一下子犯了,都仔细地观察起文哥儿的气色来。

  文哥儿平时能吃能跑,脸蛋儿透着健康的红润,一双眼睛更是奕奕有神。

  光看这份精神气就知晓他身体倍儿棒。

  文哥儿积极地跑过去自我介绍,也不说他爹和他老师,就说自己是在翰林院读书的王守文,今年已经足足四岁了!

  众御医听得一乐,笑问:“那你不在翰林院读书,来太医院做什么?”

  文哥儿说道:“来看看!”他边说边好奇地踮起脚看一位老御医正在写的医案,惊奇地发现这东西很像是病历。他问道,“你们会把遇到的每个病患都会记下来吗?”

  老御医道:“哪里来得及每个都记,一般只会记些要紧的,市面上许多医案里已经写过的就不写了。”

  这还是他们这些有名望的名医才会写,换成那种混口饭吃的民间医士那可就是治过就算了,压根不会考虑写医案这种东西。

  文哥儿道:“太医院的藏书里有这种已经写好的医案吗?可以给我看看吗?”

  老御医道:“有是有,就怕你看不懂。”

  文哥儿道:“我就看看,不用懂也行。”

  老御医听文哥儿这么说,便让人领着文哥儿去藏书处找医案看。

  接下来一段时间,文哥儿每天都会抽空跑太医院看医案,不时拿着医案去找老御医他们请教自己遇到的疑问。

  他每次拿来提问的医案都很有代表性。

  提出的问题也很有针对性。

  御医们惊讶于文哥儿的坚持以及敏锐,有时甚至会就着文哥儿提出来的问题开集体研讨会,你来我往地针对相关医案进行讨论(甚至捋起袖子吵架)。

  文哥儿跑得这么勤的结果就是,太医院的医学生们遭殃了。

  医学生们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也有机会享受到“你看看人家文哥儿”这种训斥。

  王家这小神童不是习举业的吗?!

  为什么要来太医院祸害他们?!

  他一个读圣贤书的,怎么读医案读得比他们还勤快?!

  太过分了,真是太过分了,没看到御医们看他们的眼神越来越不和善了吗?!

  再被文哥儿这样迫害下去,他们得挨揍了!

  难怪有人说这小子是京师小孩儿的噩梦,他们总算是领略到了!

  文哥儿自然不知道医学生们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他每日跑太医院翻翻找找,旬休日还央着李兆先或者王守仁带他出去集市之类的地方转悠,挑些好交流的对象聊天儿。

  王华等人看在眼里,也没阻止他满京师瞎跑。

  就想看看他能跑出个什么结果来。

  不知不觉到了六月,文哥儿终于不到处乱跑了,开始闭关琢磨着怎么写文章。

  他能做的事不多,也就笔杆子还能用用。

  只是这笔杆子能起到什么作用、写出来的东西能传得多远,他是毫无把握的。

  可梦里那篇文章不是说了吗?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不管这光多微弱,到底是尽过力了,日后不至于懊悔自己什么都没做。

  自从出生在这个时代,他遇到了很多很多对他好的人,拥有了很多很多的关爱。他每天都没什么烦恼,只需要烦恼吃什么喝什么好。

  他每天都过得很快活。

  所以他希望一切都能变好。

  他不是多厉害的人,太远的事他管不了,他只管眼前看到的。就算最后没能起到太大的用处,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文哥儿每天回到家就开始伏案书写。

  一边写一边修修改改。

  这还是他第一次这么斟词酌句、反复思量。

  文哥儿就这么闭关写了三天,可算是把整篇文章写出来了。

  标题是《讨“金莲癖”檄》。

  首先讲得便是缠足这种事自古皆无,唯独北宋之后时局动荡,中原屡丧外族之手,这一陋习方才大行其道!圣贤书中从不提女人小脚,如今一些读书人却“文必金莲”,姑且可以称他们为“金莲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