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148节(1 / 2)





  文哥儿道:“万一你们只是在骗小孩的,等师兄以后去塾馆读书了,你们又偷偷给师妹缠上了呢?”

  谢迁瞅着文哥儿,慢悠悠地道:“就算是骗你们的,你们又能如何?”

  文哥儿一时语塞。

  他们能如何?

  他们不能如何。

  真要遇上不讲理的家长,又岂是只有女孩儿不能随自己的心意行事?他们如今能过得这样肆意快活,不过是长辈们对他们的纵容而已。

  历朝历代大都讲究“以孝治天下”。

  古时举荐人才都叫“举孝廉”。

  孝廉也就是“孝子廉吏”的意思,地方长官给朝廷列个名单表示“我治下有个人特别孝顺做事也挺有能力”,这人就有机会成为朝廷命官了。

  这就导致“不孝”成为极大的罪名,生前不尽孝、死后不守孝,都有可能让你当不成官。

  儿女是没有办法挑选父母的,不管父母是什么样的人都得孝顺侍奉。

  遇见讲道理的父母,绝对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文哥儿开始卖力地吹捧起谢迁来:“您是个好爹!”他还当场拉踩了一通,说别人的爹都不行,只有谢迁最讲理!天底下有几个像您这么好的长辈呢?只能当您的学生真是太可惜了,我真想给您当亲儿子啊!

  反正,高帽先给戴上了,他老师一定不好意思哄骗小孩!

  谢迁往文哥儿身后看了一眼,意味深长地追问:“真的?”

  文哥儿想说“当然是真的”,又敏锐地察觉有点不对。

  怎么感觉背后毛毛的?

  这不对劲!

  文哥儿转过脑袋一瞧,赫然看见他爹几人不知啥时候来到了他们背后,他爹的脸色还臭臭的,显见是听见了他刚才那通的无差别拉踩。

  当着亲爹面说想要给别人当儿子怎么办?

  急,在线等!!!

  王华瞅见文哥儿那怂巴巴的小模样,把人拎起来说道:“和你大先生聊什么了?怎么聊得你想给你大先生当儿子了?”

  文哥儿连连摇头,表示自己什么都没说。他大先生也太坏了,肯定已经看到他爹走过来了的,偏就不给他提个醒!

  现在可怎么办才好哟!

  王华见他一脸“我不是我没有”的表情,也没有再深究下去,拎着儿子与谢迁他们一起回直舍编书。

  儿子想认别人当爹什么的也不是多大的事。

  反正他也时常想把这小子打包送给李东阳,勉强也算扯平了吧。

  文哥儿在旁边装乖卖巧好一会儿,见他爹的确没有再兴师问罪的意思,才终于放下心来。他找机会偷偷摸摸从王华他们眼皮底下溜了出去,准备寻钱福聊聊缠足的事。

  只有了解清楚了,才能讲得有理有据。

  他认得的人里头就数钱福最有“风流才子”的范儿了,他肯定了解最深!

  钱福听文哥儿跑过来问缠足的事,颇有些稀奇地打量着文哥儿。

  虽说吧,文哥儿本就早慧,可才四岁就已经对“金莲”感兴趣了,不免有点早过头了吧?

  不过文哥儿算是问对人了,他还真了解过这方面的事。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钱福便给文哥儿倒了杯清凉饮子,与他讲起了“三寸金莲”的历史来。

  秦汉隋唐之时男女皆是天足,那时候女子双足可能天生会比男子纤细些,实际上却并无大脚小脚之分。

  元朝文人陶宗仪曾在《南村辍耕录》里面考证过这事儿,说是“妇人之缠足,起于近世,前世书传,皆无所自”,至少在北宋末年之前都很少有这种记载,直至北宋末年才渐渐有了苗头。

  早期能找到类似于缠足的记载,说的是李后主宫嫔窅娘曾有“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的做法。

  只是李后主那时的“金莲”并非指人足,而是指一个六尺高的金莲台。

  窅娘着素袜在金莲上跳舞,便像是舞于云中,回旋起来宛若凌云之态。

  世人效仿的也就是这种“新月状”的纤弓细足。

  按照陶宗仪记载,到了元末缠足这事儿俨然已是“人人相效,以不为者为耻”。

  诸多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也印证了这一点,至少许多戏曲唱词里头已经咏起了“三寸金莲”。

  比如有名的《荆钗记》,女主角直接叫“钱玉莲”,唱词里更是屡次强调她的一双小脚。

  先是当地巨富对她一见倾心,直夸“两瓣金莲小,赛过西施貌”。

  再是姑妈夸自己侄女说“下香阶,显弓鞋,金莲窄窄,这双小脚,刚刚三寸三分”。

  那巨富听了“三寸三”,心中暗赞“这金莲就值一千两”,当场欣喜地追问起要多少彩礼。

  这样的描写在众多戏曲小说之中比比皆是,简直可以说是“遍地金莲”,连《西游记》都要写盘丝洞的妖精“金莲三寸窄”。

  由此可见,元明时期缠足之风早已吹遍寻常百姓家,有钱人对小脚的喜好甚至已经开始直追“三寸金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