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125节(1 / 2)





  看着自己狗啃似的成品,文哥儿只得乖乖放下剪刀继续当个旁观者。

  文哥儿得了一堆猪仔窗花,兴冲冲拿去分给钱福他们,算是他们提供图样的“润笔费”。

  像钱福的“酒色财”就只有他自己能享用了,别人怕是都不好意思贴。

  毕竟都是准备大展宏图的年轻人!

  文哥儿给钱福他们分发完“润笔费”,又去孝敬他的几位老师,最后只留下几张最合自己心意的窗花带回家。

  还有他整理好的猪仔图册。

  底稿他得留着,下回碰上猪仔年再拿出来找人剪!

  京师百姓祖籍各异,各家的风俗也不一样。翰林院这边才刚下衙,街上就已经陆续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文哥儿揣着图册和窗花往回走,被震得耳朵麻麻的,忙伸手把自己帽子上的护耳往下拉了拉,把自己耳朵挡得更严实。

  各家小孩儿正满大街撒欢,跑到放炮仗的人家门前捡红红的鞭炮。

  一大串炮仗放完总有三五颗没响的漏网之鱼,对小孩子来说可都是不要钱的好东西,光是你推我搡比较谁胆子大敢点火就能闹上半天。

  文哥儿自从去了翰林院读书,平时就挺少出来大街上玩了,一路上不免多看那些开开心心玩耍的小孩儿几眼,决定明儿开始就约谢豆他们出去漫无目的地瞎跑。

  文哥儿把接下来的正旦假期安排妥了,开开心心地跑去给他祖母分窗花,并强调这些图样都是他精心构思并拜托庶吉士们他们帮忙画的,肯定沾了许多好运气,贴在家里能保家宅平安!

  岑老太太含笑接过一看,只觉这窗花样式看着怪新鲜的,又唤王老爷子一起看。

  王老爷子瞥了一眼,摇着头点评道:“幼稚!”

  文哥儿才不理他,又去给他大哥二哥分。

  文哥儿并没有忘记自己“长大靠子侄”的伟大理想,特意挑出自己指定的“人丁兴旺”“早生贵子”小猪仔窗花送给王守仁。

  他哥是个大佬,理当早点生个侄儿、把侄儿养育成才,争取让他们王家富过三代!

  王守仁:“…………”

  这小子怎么回事?

  没事学人催生做什么?!

  小小年纪的,好的不学坏的学!

  文哥儿哪里管王守仁的郁闷,又去给他二哥送“岁岁平安”“学业有成”。

  等把给家里人准备的窗花都派发完了,他才乐滋滋回去给自己住处贴上了“吃喝玩乐”四只小猪仔。

  得知此事的王华:“…………”

  “吃喝玩乐”并没比“酒色财”好多少好吗?!

  每天都在揍儿子与不揍儿子之间挣扎徘徊。

  除夕夜吃过团圆饭,一家人围着火炉守岁,小孩们一开始兴头十足,后来脑袋就开始一点一点的,最终撑不住睡了过去。

  连外面热热闹闹的鞭炮声都吵不醒他们。

  文哥儿也睡得昏天暗地,压根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被人抱回房的。

  翌日天刚蒙蒙亮,文哥儿醒过来时觉得枕头底下有东西,坐起来伸手一摸,是压岁钱!

  文哥儿挨个把它们收进自己的福袋里。

  一年一度的私房钱又陆续进账了,棒!

  年初一还是文哥儿的生辰,不过小孩子过生辰一向不怎么隆重,只周岁那会儿会办个抓周宴,平时也就家里人给做碗长寿面而已。

  文哥儿也没把自己的生辰放在心上,吃过早饭后就拿起他许久没用过的小鸟瓷哨,跑去出沿着整个东西长安街呼朋唤友。

  考验友谊长不长久的时刻到了,他这么久没出来玩耍,也不知能喊出多少人来!

  最先听到“暗号”出来和文哥儿出来会合的自然是谢豆,接着不少熟悉的小孩都从家里跑了出来。

  要是别人来找,他们家里可能不一定同意放他们出来玩。

  文哥儿却不一样,文哥儿现在可是在翰林院里读书的小神童,圣上见了都夸好,他们家里人很乐意让自家孩子沾沾文哥儿的“神童气”。

  文哥儿哪里知道这么多,看到朋友们都出来了,立刻带着他们满大街撒欢去。

  有时候遇上父辈的熟人,别的小孩都怂得跟鹌鹑似的,文哥儿却是主动迎上去热络地打招呼。

  看得小伙伴们越发佩服。

  王四岁俨然还是孩子王!

  相比趁着假期尽情玩耍的文哥儿,丘濬家里也难得有着儿孙齐聚的热闹。

  他们一家三代人性格都差不多,过年儿孙归来也不太敢打扰丘濬,还是他最小的孙子看着书房窗户上贴着的猪仔窗花和丘濬夸了起来:“祖父,喜欢!”

  小孩子说“喜欢”的意思一般是“我也想要”。

  丘濬放下书瞧了眼孙子,又瞧了眼那格外喜庆的猪仔窗花,淡淡说道:“喜欢就多看两眼。”

  小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