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小庶女第148节(2 / 2)


  说起窦氏,云骊感叹:“我们那个时候同在江南,感情极好,我记得还有两个哥儿吧,对了,还有你几个哥儿怎么没带来?”

  小窦氏提起孩子们脸上也轻松一些:“他们都在读书呢。”

  “读书好啊,日后肯定像他们爹爹一样才学盎然,成国家栋梁。”

  她这才顺理成章的让小窦氏把她的见面礼带回去,说是给孩子的,小窦氏打开一看,却是二百两银锭,她忍不住哭了起来。

  这么久,她从未向谁伸手,丈夫流放在外,时常直抒胸臆,这些话被锦衣卫带回去,听闻晏相很生气,一直不肯放过,她们现在赁房子都困难。

  以前曾经交好的朋友也是纷纷视而不见,今天本来是瞎猫碰死耗子的,没想到只有几面之缘的裴夫人真的送了二百两来。

  裴度也不解:“你送了这么些?”

  他现在和杨云初关系也不算好了,因为杨云初被贬谪还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屡次贬低新政,故而两边有敌对。

  云骊就道:“任何一件事情也不可能永恒,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你在前还是该如何就如何,我绝不多嘴干涉。”

  新法固然很好,但是日后若旧党再起,那裴度岂不是更被针对。

  “别生气了?”云骊拉了拉他的袖口。

  裴度看她这个泪眼朦胧的模样就心软了,也是气笑了:“你呀,就只会欺负我。”

  第117章

  林暖熙比煜哥儿还大一点,比起前几年稚嫩的模样,现下已经有姑娘家的样子了,林夫人笑道:“暖熙,给裴夫人请安。”

  林暖熙端正的行礼,云骊笑道:“快起来,这么多礼数做什么。”

  说罢又赏给她一套梳篦,一盒手串并两匹名贵的料子。

  “这软香缎柔软,颜色鲜嫩,正适合小姑娘。”

  林夫人笑道:“多谢您了,回回在您这儿,都是咱们占便宜。”

  这位林夫人真的是非常会说话,也拉的下面,云骊则道:“看您说的,我就羡慕您有女儿呢,可惜我只有两个皮猴子。”

  看着很叹息的样子,林夫人当然想让女儿给云骊做个干女儿或者什么,但她知晓现在火候没到,还需忍耐。

  故而,她也夸起煜哥儿和烁哥儿如何听话,如何好了。

  云骊谦虚几句,还留了她母女二人吃饭,不可谓不周到了。

  就连林夫人回去,林大人也对林夫人道:“这裴夫人是有名的才女,就是对杨家,被打压的人家,那也是很照拂。杨云初虽然被贬官至此,但是你知晓的,那是因为顾元辅得罪了新帝,下野了,可他名声更盛。这番,也为裴巡抚赢得了士林的好感。”

  林夫人点头:“她为人虽好,但并不好接近。”

  “都是同僚,又不是亲戚。”林大人不解,为何要那么亲近做什么,平时还不是大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林夫人笑道:“得了吧,平日里那些看着老成的大人们,榜下捉婿都争成什么样子,你也不想想,咱们姑娘年纪虽然不大,但若是能早日定下一桩好亲事有什么不好。”

  林大人这才恍然大悟:“你是说咱们和裴家结亲?”

  “是啊,这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看裴家大公子生的那是俊秀伶俐,学问也好,你还要等到何时?好人可都是要抢的。”林夫人道。

  林大人当然也不是那等不通事务的人,他自然也有这个想头,自己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其家族虽说比不得裴家郡望,但好歹也是书香门第,他官也做的不算小。

  见自家大人也意动,林夫人就知道好办了。

  说是男主外女主内,但大事只要男人发话,有几个女人敢违抗的。

  云骊不知晓这些,她正请广州这些有名的绣坊上门为家里人赶制衣裳,当地偏热,最好穿葛布纱衣才透气,连她自己包括裴度也是。

  粤绣很注重实用性,刺绣技法主要有“钉、垫、拼、缀、铺”五种,这粤绣分为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类。【1】

  无论到了哪个地方,云骊都很想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她还特地请了广州本地的大师傅过来掌勺,这大师傅是个女子,叫渔娘,听闻是海边出身的,皮肤微黑,人却生的很俏丽,汤水造的很好。

  “我可以跟你学做汤水吗?”云骊觉得自己找到了当年念书时候的动力。

  渔娘用蹩脚的官话点头。

  因此,她上午找了个广绣大师过来学粤绣,中午午睡,晚上跟着渔娘学造汤水糕点。

  “夫人,我哋广东粥最主要的是粥米煮开花后调味,像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比较有名,哦,还有皮蛋瘦肉粥也可以。”【2】渔娘一边说一边看着云骊。

  云骊学起来很认真,她本来就有底子,以前吕嬷嬷曾经教她做点心熬汤水,只不过不是这种做法。

  像京里多吃白米粥、粳米粥、荷叶粥、绿豆或者莲子粥,甚至大米粥和小米粥,尤其是小米粥熬出油来喝很香。

  广州这边却以咸粥为主,云骊要学艇仔粥,渔娘却道:“这是我们船家人常常吃的,您别嫌弃就好。”

  “说这个做什么,美食没有贵贱。”

  这艇仔粥材料十分多,有鱼片、烧鸭丝、海蜇丝、炸花生、鸡蛋丝、鱿鱼丝、油炸鬼,渔娘把秘诀告诉她:“这鱿鱼要用碱水泡发。”

  “好,我记下了。”

  别看这一小碗艇仔粥,做起来还是很费功夫的,到了晚饭时,云骊给他们父子三人各盛了一碗,煜哥儿接受度最快。

  “娘,这粥好鲜,好好吃。”

  云骊立马道:“咱们既然在地,就要入乡随俗,不要高高在上,自以为京中来的,就故步自封。所以,你们如果觉得好吃的话,明日我再做点心,如何?”

  烁哥儿赶紧撒娇:“儿子最喜欢娘做的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