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4节(1 / 2)





  第二天早,大郎还没起床阿信和阿志就在外面叫门:“大郎,大郎,快点起来,我们去捕鱼,那河里的水涨上来了,好多鱼呢。”

  他们俩一叫,整条村子的人都醒过来了,这会儿,雨倒是小了很多,变成了牛毛细雨。几个大男人披着蓑衣戴着大斗笠,拿起工具就往河边跑,辛湖紧紧跟着走了几步,说:“小心点啊,这水势大,要是落下去就麻烦大了。会被冲跑的。”

  “知道的。你先去弄饭菜,说不得一会儿我就弄几条鱼回来加餐呢。”大郎边走边应,他们都在芦苇村长大,都是水中的健儿,哪里怕这条不大的河。

  男人们带着半大的孩子,一窝蜂似的往河边去了,说连商队的人也去了一大半,就留了个年纪大的在看家,辛湖一个人在灶房里煮饭。

  果然,不到一刻钟,就有两个半大的孩子叫着:“婶婶,婶婶,阿叔让我们先拿了两条鱼回来,说是让你先煮着呢。”

  辛湖接过两条三四斤重的草鱼和一串巴掌大的鲤鱼与鲫鱼,笑道:“真的这么多鱼啊,才一去就有鱼拿回来了。”

  “是啊,好多呢,我们家家都有吃不完的鱼了,我爹还在愁家里盐不够多呢。”那大点的孩子回答道。鱼弄得多,哪里能吃得完,肯定得腌制起来,放着慢慢吃。

  “不怕,我给你一斤盐先拿回去用吧。”辛湖说着去装了一碗盐给他。他们家人口少,吃的少,但样样都备得多,匀一点给大家也不算什么。这时候,就更加显得要在村子里开个杂货铺子的重要性了,不然,如果家里没盐了,还得上说起出门去买,多麻烦。

  有了这些活鱼,辛湖也不打算再多弄什么菜了,直接炖一大锅鱼,就差不多了。

  两条大鱼,辛湖麻利的收拾出来,先把鱼骨头和鱼头斩下来,再把鱼内脏清理出来,鱼油扔进锅里炒出油来,再把鱼头和骨头与那些小鱼儿一起扔进去煎黄,再加了一锅水开始煮着,又从坛子里抓了一颗酸白菜出来,洗净切碎,加上干辣椒在另一个锅里炒香,加入汤锅里一起炖。剩下的鱼肉她再慢慢片成薄片,放在一边备用。

  从芦苇村过来,大家送给他们不少的自己家做的酸菜,咸菜,干辣椒等物,坛坛罐罐,弄了十几个呢。要是光给他们两口子吃,一年都吃不完。正好便宜了这个商队的人。

  灶上一边炖着鱼汤,一边在贴饼子,辛湖一个人看着两口锅,一点儿也不显得荒乱。等贴了一篮子饼子出来了,大郎他们也满载而归了。

  “哎哟,好香啊,陈大嫂又在做什么好吃的呢?”李老大有点不好意思的吸了吸口水,问道。

  “就是一锅鱼啊,大家放开肚子吃,保管够。”辛湖边说边下片好的鱼片。

  白白的鱼片在沸汤里翻滚了几下,就被辛湖盛起来分两个大盆子装好了,只留了一碗给她自己吃。

  “可以开饭了啊。”大郎把已经料理好的两篮子鱼送进灶房,问道。

  “可以了,你把这两盆鱼先端出去,再来拿碗筷和饼子。”辛湖说着,又捡了几条嫩黄瓜,几刀拍下去,再弄了点蒜沫,加了点盐,点了两滴芝麻油,就拌了一大盆子黄瓜,又给大家添了个菜。

  几个大男人吃得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去,这鱼锅子,看似普通,但汤水又鲜又香十分开胃,鱼片又滑又嫩,吃得众人满头大汗,连呼:“真好吃,实在是太好吃了。陈大嫂的厨艺简直令比那啥子天香楼的大厨都要好。”

  大郎心道,“那是当然,我媳妇儿可是被皇帝夸过厨艺天下一绝的人呢。能不好吃吗?”吃过辛湖做的菜,他就不相信这商队往后不来村子里吃饭歇脚。说不定还要去帮他们宣扬宣扬呢。

  别说辛湖这道菜做的好,就是阿信与阿志媳妇这两人也一样做得不错,大家以前都跟辛湖学过做菜,哪个不会几道拿手好菜。要说区别也不是没有,但味道却差不了太远。以后辛湖不在这里,也可以让她们俩招待客人。

  因此,大郎笑道:“这道菜可是我们村的拿手好菜,你们这会儿去村子里其他人家里看一看,保证也是弄的这道菜。我们这村的人,好多主妇都弄得一手好菜。”

  “哎哟,你们村的人真是有口福啊。”李老大赞叹道。

  “下趟来,要是我们不在家,你们去其他人家里吃饭也是一样的。他们保管也能招呼得让你们满意。”大郎提前打了个招呼。

  不说下次来,他和辛湖很可能不在这里,就是在,他也不可能再让辛湖来招待大家了。他才舍不得自己媳妇儿受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