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2节(1 / 2)





  拿着江大山的信与捎回来的一个牌子,燕王与谢大人都面色沉重。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江大山居然还真查出事儿来了。那场动乱中,死掉的官员可不少,查都查不出来。况且蒋大人算不多有名的大官。

  安庆帝打了胜战,如愿的拉下了自己的侄儿皇帝,登上了帝位。而当初引发了这场战争的某些人,却一路溃败,最后只得偏居一隅,乔装打扮潜伏起来了。

  江大山当了守将之后,自然要大加整顿边关,仔细盘查清算,就怕有遗漏的奸细或潜伏下来的后患。他这一查,果然就有了收获,那些人的行踪就漏了出来,哪里还藏得住。

  其中就有一股人,当初就是受到废帝当朝,位高权重的马大人指使。这位马大人祖上也是位大人物,当年曾随章家的□□一起打过江山,后来马家成功转型,弃武从文,经营几代后,马家就正式成了文官世家了,但一直官位也不太高。

  谁也不知道他几时起了篡夺江山的心?反正当时在京里,他位高权重,又极得废帝的信任。不出几年的时间,朝中就有一半大臣被换成了他提拔的人。他几乎都成了天子的代言人,把个章家的天下弄得乌烟瘴气。而安庆帝也正是打着清居侧的旗号,起的事。

  马家一系,在安庆帝上位时,已经遭到了全面清洗,因为当时就是马家派兵马司的人追杀了燕王母子三人。

  要不是因为江大山几人出手相救,说不定就没有了现在的燕王,甚至连安庆帝都不一定能拿下帝位呢。但是,燕王的母亲与弟弟却是当场丧命。给当时年纪还不大的燕王,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恨意。所以,马家一系被他们父子两人几乎杀干净了。当然,漏网之鱼也不可能没有。

  马氏一系在安王势大时,已经自知大势已去,就护送了几位嫡系子孙潜伏在边关了,想寻找机会跑路。

  而江大山顺藤摸瓜,还找到了曾经与马氏一系关系极神秘的一名官员。

  此人就是北顺府的知府,正四品的杨大人。杨大人在废帝时,只任正六品通判,但内乱时,因为北顺府没有受灾,而且本身就属于比较富裕的地方,受到的影响不算很大。

  甚至杨大人上头的几名官员都死了,就剩他苦苦支撑着,居然得以保全了北顺府,后安王到达时,就委任了他暂时管理北顺府,使百姓得以正常度日。

  因此,安庆帝继位后,还曾嘉奖了他,后来更直接升他为北顺府的知府了,他一下子就从六品升到了四品。

  算起来,他当知府有三年也该又要升官了。

  虽然他隐藏得极深,但江大山却觉得他肯定是马氏一系的人物,因为无意间得知当初追杀他的邓强,居然与杨大人有拐着弯的亲戚关系。当然,单此点是无法判定杨大人就是马氏一系的人,因此,他请求燕王私下出手调查此事。

  第155章 好事

  燕王的人悄无声息的到了北顺府, 果然很快就查出些问题来。确定了杨大人还真是马氏一系的人。而且当初就是他趁乱动了手,干掉了知府等品级比他高的, 又不是他们这一系的官员,想把北顺府顺利的交给马氏一系手中, 只可惜, 他等来的却是安王。

  于是,这家伙面不改色的,就顺手把北顺府交给安王了。不得不说, 他还真是个人才。而且, 他还很快就收拾掉了其他的同伙, 把自己的屁3股擦得干干净净的, 并且很快就获得了安王的信任。

  安王果然没有怀疑他, 居然给他官升二级,着实让他心里偷乐了好一阵子。只可惜, 江大山却一直没有放弃查杀害蒋大人的幕后之人。所以,最终还是把他挖出来了。也不知道, 到了现在, 他有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如果他当时不那么贪心,完全可以想法子改头换面的,重新过日子。如果这样做了,江大山只怕终其一生,都无法查到他头上来了。

  至此,阿毛的身份得以恢复。因为其父死的也算是为了百姓, 又是反贼所害,皇帝大手一挥,给阿毛一堆赏赐,包括京中一处与陈府相邻的宅子,五十亩良田,金银珠宝,笔墨纸砚等,外加进国子监上学的名额,只等他考中,就能做官了,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小石头与平儿都已经是秀才了,他们可以走正规途径进入国子监读书了,就剩大宝一个也不好安排。因辛湖和大郎养大阿毛,也是有功劳的,所以皇帝干脆给了陈家一个恩典,让大宝也跟着阿毛一起进国子监上学。

  如此,陈家三兄弟就全部进了国子监,可把好多人羡慕得直流口水。国子监上学的名额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阿毛恢复本来姓,改名叫蒋明远。但因其从小由辛湖带大,蒋家又已经找不到任何人了,根本就没有人接手管他,所以他暂时还住在陈府。

  这等荣光,没令阿毛感到开心,反而落落寡欢起来了。辛湖和大郎帮着他收拾好了新的蒋府,把他得到的东西都收好了,又忙着去处理田产等事,忙了个半死。等这些搞完了,大家才发现阿毛脸上一点笑容也没有,甚至不过几天的功夫,他却明显的消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