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4节(1 / 2)





  这种事情,是不好告诉谢家人的。说起来,谢家人离开后,张家与辛湖他们也算得上相依为命了,感情自然要更加深厚些。这种事情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还是得先不说出去。

  燕王送来的礼,四份分得很清楚,辛湖当即把刘大娘和小石头的拿给他们了。才开始打理她和小石头的两份。

  送给平儿的自然是书,与笔墨纸砚,而送给辛湖的则是几匹上好的衣料子。小石头和刘大娘的自然也相差无及,但价值都不凡。四个人收了这么贵的礼,都不知道该怎样给燕王回礼了。虽然燕王说是拿来换那些自制的咸菜熏肉的。

  最后,刘大娘说:“燕王这样做,也不过是还我们的人情。得了就得了吧。”

  辛湖想想也是,这么贵重的东西,他们自然是还不起礼的。不过,一想到以前也帮了他不少,况且这些东西,对燕王来说也算不上什么,所以就安心收下了。

  如此,大家就先在家里呆着,正好仔细的观察新进来的下人们的表现。那名年长的男人,给取了个名字叫陈皮,暂时跟着门房在外院跑跑腿,少年取名叫陈木,先跟着平儿和小石头身边侍候着。

  几名女子,安排了春花去厨房帮忙,春花娘跟着原先的仆妇做扫洒洗衣之活,叫的春芽与春枝两女孩子,就跟着辛湖和刘大娘身边侍候着。春草先跟李大嫂子做针线活,辛湖弄了捆适合下人们穿的布,让她俩给所有的下人赶制两套衣服出来。

  因为他们的到来,让原先的厨娘生怕自己地位不稳,这几天更是使出全身本领,把自己会做的几道拿手好菜全做出来。辛湖和平儿暂且觉得还过得去,也不管她了。实在是大家事都不少,大郎一个人的家,就是个乱摊子,虽然在正常运作,但好多事情都没人管。

  比如添了这么多下人,光是收拾这些下人的住处,给他们置办衣物被子等,都够她忙碌一阵了。而且多了这么多人吃饭,家里的米粮等物都得增加不少,好在谢大嫂有一家绣庄和一家杂货铺子,她直接打发人送了些米粮油盐,锅碗瓢盆,坛坛罐罐,两捆布及一些被子之类的东西来了。

  辛湖要拿钱,谢大嫂却说:“我这个绣庄还是靠你才赚到银子的呢。说好了,是要给你分成的。算什么钱,改天我还要来给你算帐,把你该得的份子给你呢。”

  “那我就厚着脸皮先收下了啊。”辛湖也就不在客气了,笑着收下了。现如今,大家都不缺这点子银子了。

  “再过几天,待你休息好了,面皮养白一点儿,时新衣服首饰也齐全了,我还得带你多参加些聚会,让你早日融入到京都的一些圈子里来。也该教你一些装扮技巧,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谢大嫂说。

  今儿她来,还特意带了一些上品的香膏,面脂,口脂等,专程是来教辛湖打扮的,顺便也帮她调3教一下两个新上任的贴身丫头,得让她俩尽快能任能这个职责。

  辛湖连忙推辞,说:“我这是什么身份啊,还费这么大事做什么?”

  “你也不可能一辈子关在屋子里不出门的。再说了,年轻的大姑娘家,不出来走走,谁知道你啊。”谢大嫂的意思是想,给她相看人家呢。

  众人皆懂了谢大嫂的意思,平儿甚至说:“大姐,你也得好好打扮打扮了。”

  辛湖一向素面朝天,一身最普通的布衣,在芦苇村里甚至连基本的首饰都不戴。那地方,也讲究不上这些个打扮。她们家的地虽然佃给别人种了,但菜园子啊,养马啊,这些事还都是自己亲自动手,要干的活儿多着呢,风里来雨里去,太阳晒的,皮肤自然也比不上大家小姐们那样娇嫩。

  到了这里,她好歹还穿了身九成新好料子的衣裙,规规矩矩的戴了几样饰品,头上耳朵上,手腕上样样齐全了。但是,这几样中最贵重的也不过是那只金发簪,这样的装扮,在京里连达官贵人家里的丫头仆妇都不如了。谢大嫂自然明白她这样出去是不行。

  “平儿也不用说你姐,你也一样要出门应酬的。改天也得叫阿土带你和小石头出去玩玩。京里该去的地方也得都去走走,也结交几个年纪身份差不多的读书郎,大家一起谈文论诗,对你们以后也是有好处的。”谢大嫂又说。

  正说着话,那日叫来的绣娘带上已经给他们四人赶制出来的衣裙过来了。

  谢大嫂挑剔的看了一遍,嫌辛湖的衣裙不够华丽,皱了半天眉,说:“再多做几身吧。”

  辛湖看着自己已经有了两身新衣裙,勉强同意再做一身,谢大嫂却说:“起码得再做三身。出去做客游玩的姑娘们,哪个不得还带着替换的,你总共就三套怎么够?要是在外面弄脏了,连个换的都没有,怎么办?”

  这话,居然得到刘大娘与平儿的赞同。辛湖想了想自己在一些宫斗宅斗小说中看到,各种倒茶水,泼汤汁等场景,只得老老实实的同意了。

  谢大嫂干脆拉上她和刘大娘,直接到绣庄来,选料子,帮辛湖裁衣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