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46)(1 / 2)





  徐爷爷把虽未来得及修缮细节但精巧已经初见雏形的木雕拿出来道:是嘞,我想着你们明天要走了,也不知道送你们个什么东西,看你们拿着的那个话筒稀奇,就照着刻了一个。

  说着又哈哈笑了声:唱是没法唱,不过啊,能当个纪念品摆着。

  艾斯冲过来拿起木话筒:哇!调试键都有,爷爷您眼睛够厉害的啊。

  徐爷爷颇为骄傲:我这辈子不说别的,眼睛绝对是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我。

  话筒被传送着递到了莫听白手里,莫听白看了下这木话筒的构造,说:其实如果里面镂空,再放上内芯,应该也可以做成一个可以使用的话筒。

  徐爷爷从前做木鸟做的再像,也没见过鸟能飞起来的,一听这木头话筒竟然可能可以发声了,立刻感兴趣起来:你说的这个是真的?

  莫听白语气淡淡地说:应该不难,等我回去把我之前定制麦的牟老师联系方说到一半又忽然意识到徐爷爷没有手机,我让牟老师联系您,他还认识一些艺术展馆的人,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可以把作品给他们看看。

  徐爷爷心里自然是高兴,不过忧虑也是有的:我的这些小玩意儿,哪能谈得上作品喲,到时候让人家老师笑话了。

  莫听白面色如常:你做的比很多专家都好。

  这话私下说可以,当着上千万的观众说就很有争议了,何况这还是个实时的怼脸直播。

  秦喧见况不好,立马救场说:一些艺术馆里大部分是玉雕石雕,很少有您这种手作的木雕,如果协商顺利的话,您的作品也可以给展馆带来一些不同的色彩。

  言下之意就是,莫听白的话没有捧一踩一的意思,因为在同一类别里没有其他的专家进行对比,自然也就没有贬低谁这么一说了。

  两人这么一说,徐爷爷又惊又喜地答应了下来。

  早上起床时刚刚好七点钟,他们已经在这个节目或者说在这个村庄里度过了整整四天的时间。

  一大早于婶就端着盆豆腐送了过来,说是连夜磨出来的,今早新鲜出炉,热乎的正是时候。没过多一会儿,村长又送了盘鸡肉过来,并且特意说了是鸡肉,不是其他的鸟啊蛇啊什么的。

  秦喧留着于婶和村长一起吃,两人却端着空盘子和空盆就跑了,腿脚一直不怎么利索的村长忽然间跟练了百米跑似的。

  然后他们十分奢侈地吃完了在玉树村的最后一顿早饭。

  吃完饭,距离结束还剩三个多小时,五人步行着在这个不大的村庄再次转悠。

  村子其实不到十分钟就能完全转完,但昨天分发的小礼品极大的拉近了他们和村民之间的距离,再加上秦喧在串场时候的互动,叫前一天还觉得他们是遥不可及的大明星的众村民隔了一夜感觉对方就像在身边长大要出门了的小孩似的。

  一路上不停有人和他们打招呼聊天,从他们有没有对象啊问到了他们明星公司还招不招人,还有些热情的知道他们今天就走后,硬是塞了两颗鸡蛋到他们手里让路上吃。

  花了两个多小时,他们才走到目的地村后建的村里一所小学。

  说是小学,其实也就是三间不大的屋子,一间是校长以及唯一一个老师的办公室,另两间是学生教室。

  两间教室按照年级分的话分别是13年级和46年级。

  一间教室里坐三个年级的孩子,里面两块涂黑的墙,一个年级的学,另一个年级的做作业,再另外的一个年级就去课间休息。

  课程就是这么安排的,三个年级轮换着来,上课的时间和下课的时间一样长,但学生也不知道这种方式有多宽松,因为他们没有体会过45+10的课间制。

  不过大部分时候也不需要这么麻烦,因为通常情况下是凑不齐这六个年级的,整个学校多的时候8个学生,少的时候也就只有6个,光二年级的就有三个,所以怎么也满不了轮换制的排班。

  司南他们到的时候,校长在给3年级的教数学,墙上写着公式:1公里=1千米=1000米。

  唯一的一个三年级学生小明举手问他:为什么1千米等于1000米?1怎么能等于1000?

  二年级的一个剃了秃头的小男孩笑话他:单位不一样好吧,我都学会了。

  这就是串年级上课的好处,稍微分心一点,二年级就能学到三年级的知识。

  三年级的小明被臊得满脸通红,盼着抓紧下课他好出去找四年级的磊子玩。

  这么一想又不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他要是当时早几个月过来跟周校长说来上学,就能和磊子一起在二班教室上课了。

  可惜他当时得帮爷爷收水稻,没时间过来上课。

  外面磊子在和六年级的女孩跳皮筋,这皮筋也不怎么筋道,都是用麻绳做的,他听着这个声音把眼睛转向了窗外,就看到站在窗口的司南五人。

  看见小明上课出小差,周校长气得刚要用还剩两毫米不到的粉笔头扔他,又觉得心疼没舍得扔出去,紧接着顺着他的目光就也看到了司南几人,连忙把粉笔头小心翼翼放在见底的粉笔盒里,让小明把公式先抄10遍然后自己预习一下下一页,走出门和几人打招呼。

  周校长您好。打招呼的话被秦喧抢了先。

  周校长便笑着说:你们好你们好,我听说你们今天就要回去了,这几天在这里住的还习惯吧。

  秦喧说:在这里住的很好,空气比我们那里好太多了,都不知道有多久没见过这么亮的夜空了。

  周校长说:是吧?我们这里别的不说,空气是很养人滴,你们再住一段时间,身体保准比现在还得健康很多嘞。

  秦喧遗憾道:可惜回去还有很多工作,不然真想就在这里定居了。

  周校长听了很是开心,又问:你们来这里是来看学生的么?他看见虎子也跟在不远处过来了,还以为几人是虎子带着要来找谁的。

  不是,我们是找您的。贺深见开口道。

  周校长:找我?

  然后贺深见向周校长说明了此行来意。

  也是看到虎子差点供起来似的书包才有的想法,他们打听了下,知道在玉树村还有一所玉树小学,除了五十多岁的周校长外,另外一个老师也是村里的村民,早些年出去打了十几年的工,后来又回来这里当了老师,并且把这十几年攒下来的钱几乎全部用来买教材和教学用品了。

  暑假的时候偶尔会有一些大学生志愿者过来,这时候他们的办公室也会被拿出来当做教室,一个房间里有时候只有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

  他们也是问了才知道,虎子的爸妈在外面打工,两个月会寄一次钱回来,徐爷爷就会留下一部分用来生活,剩下的全部捐给学校。

  领袖告诉我们,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这是徐爷爷的话。

  所以他们才打算过来。

  赞助我们学校?周校长先是一惊,随后说:这我们不能无端接受,国家每年都会给我们玉树小学发补贴,怎么能好意思再要你们的钱。再说,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其实一共就这么几个学生,条件要是稍微好一点的,都去镇上上学了,不好的好几个都是我敲门让过来上学的。这个小学我也能尽量办着,能有一个学生还来我就办一天。这样实在是不好意思接受你们的赞助。

  您说的这些我都知道。秦喧笑着和周校长说,我们的意思是先赞助一批钱把教室和教材用品翻新一遍,后续您能办多久我们就赞助多久。这里的情况这几天我们也看的差不多,孩子们虽然没说,但看得出来还是很喜欢上学的。

  小明这个时候目光正飘在窗外他们的身上,司南冲他扮了个鬼脸,把小明吓得抓紧埋头继续写:1公里=1千米然后心里又疑问:怎么公里还能等于千米呢?

  贺深见又接着秦喧的话说:其他的需求您也可以随时和我们提,这是我们的一个联系方式,您可以打这个电话过来。他递了一个名片过去,是贺深见助理杜岩的。

  您就不必推辞啦!司南把名片拿过来一把放进周校长不好意思伸出的手里,我们也不会白给您这些的,您可能不知道,我们艺人做公益也会对我们的事业有帮助呢。

  周校长倒是没想到司南会这么说,犹豫了两下把名片珍而重之的放进了口袋里,说:那我就替学生们谢谢你们!

  周校长向他们鞠了个躬,几人立马回了个。

  辞别周校长后,回去的路上几人又聊起来可以做些什么,艾斯忽然恍然大悟般一拍掌:修路啊!这里一直没办法发展不就是路不好走么!修条路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