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4章(2 / 2)

  其他人心中自然是想着一个拖字决,可从皇后仙逝一直到现在,太皇太后和恪亲王便已经是步步设局,如今好不容易将满朝的文武都困在这宫中,他们又岂会让这帮人从长计议呢。

  所以此时也不愿再虚与委蛇的太皇太后,脸上尽是决绝,只听她冷呵一声:“哀家知道在你们心里头,哀家的话早已经不中听了。不过如今立太子之事宜早不宜迟,毕竟如今人心不稳,还是应该立即立了太子,以稳定朝政。既然现在人都在了,那不妨就立了这太子。”

  此时殿宇之内鸦雀无声,在太过震惊之后,反而是各个都默不出声了。这太皇太后言下之意就是,你们不选也得选了。

  “老佛爷,”康郡王刚要说话,可谁曾想,太皇太后一下便是转头怒目盯着他。

  此时突然从外面传来一阵哭喊声,而那声音近地几乎就在门口的时候,康郡王突然听出了,那似乎是旻庆的声音。他霍地看向恪亲王,此时他面露沉色,声音清冷地问道:“承祺,咱们是一宗同族的,这有事是该好好商量的。”

  虽然恪亲王这话没有点名,可是这孩子的哭声却是不远不近地传过来,而康郡王又是一脸怒色,这想的深的此时早已经脸色发白。

  就在康郡王沉默之时,恪亲王环视了这殿宇内的人一圈,不紧不慢地说道:“诸位,皇上遭此大难,本王也甚感痛心,太皇太后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不过如今咱们最紧要的就是,选出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以储君身份亲自迎接皇上回来。至于刺杀皇上的逆贼,更是应该一个不留。”

  “不知太皇太后瞩意哪位皇子?”就在众人沉默之际,诚郡王突然站出来恭敬问道。

  康郡王怒视着他,可此时心中却只是冷笑,这帮人是摆明了想要逼迫他们就范。难不成他们以为只要立个太子就能万事大吉了?真是想的美。

  太皇太后道:“中宫无子,既然无嫡子立应立长子,况且大皇子如今已有八岁,倒是比其他皇子来的都要聪慧。所以哀家觉得立大皇子为太子才是正道。”

  若是按着正统的思想,太皇太后这话倒也合情合理。如果皇上真的驾崩了,那么此时大皇子倒确实是储君的最力人选。可如今皇上生死不知,不该这般草率地做出决定。

  “我觉得太皇太后此话有理,”最先表态的还是恪亲王。

  而随后诚郡王、内阁大臣文友权以及礼部尚书等若干王公大臣,也纷纷表达出赞同的意思。至于皇上一派的死忠却是一个都未表态,就连反对的声音都没说出来。

  反正立太子也不是这一时半会就能决定,此时恪亲王等人来势汹汹,他们倒不如虚与委蛇,待出宫之后再商量对策。

  不过他们想的倒是不错,但有道是夜长梦多,所以恪亲王等人今晚便已经打算速战速决。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臣便恳请太皇太后懿旨,着礼部与明日颁布立太子诏书,即刻便启程前往青州,以接请皇上灵驾回宫。”

  “不行,立太子乃是国之本,岂可这般草率,”此时说话的乃是内阁大臣薛功良,他与文友权皆是内阁大臣,但此次并未随皇上一同前往江南,而是留在了京城。

  他本就是皇上提拔的,素来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的,只是没想到这次居然会了这等事情。不过他乃是皇上安插在京城的一双眼睛,与皇上之间自然有暗处的联系。虽然已有素日未得到圣上的消息,可薛功良不相信圣上会与青州驾崩。

  他原本也想使用一个拖字决的,可太皇太后一伙明显是想速战速决,所以此时就算当场撕破脸皮他也会在所不惜的。而在场同薛功良一般想法的人并非没有,此时大殿内隐隐流动着紧张气氛,让每个人都心惊胆战。

  宫廷争斗本就是你死我活之事,特别是现在这般剑拔弩张地时候,本就早已经分派鲜明的队伍,此时更是透着党派之别。

  恪亲王冷冷看向薛功良又问了一句:“薛大人的意思是不同意?”

  薛功良怒目瞪他,在他看来这恪亲王不过是受着太皇太后的荫庇罢了,要不然此时岂有他说话的分。皇上先前便已经对他不满,若不是要顾虑着天下悠悠之口,又岂能容他放肆。

  “来人,将这薛功良这谋朝叛乱的逆党拿下,”随着恪亲王的一声大喝,只见朱红地殿门被推开,而全副甲卫的侍卫持刀而入,迅速在周围围成一圈,将众人都包围在其中。

  此时不仅以康郡王为首的一派大惊,就连支持恪亲王的人都不由震惊,这显然就是密谋已久的政变。

  康郡王看着带头而入的魏定邦,不禁勃然大怒,此乃是皇上的心腹,执掌皇宫晋位,相当于是皇上家的保安经理,可如今却倒戈到太皇太后一脉。难怪恪亲王敢这般有恃无恐。

  ******

  因着他们议事的地方远离皇后灵堂,所以灵堂之处还是一片哭嚎声,似乎真的对这位皇后的仙逝而悲伤。

  而此时突然有人晕倒与灵堂之内,就在身边的丫鬟想将她扶下去的时候,到了灵堂门口,却不让出去了。只见这位夫人脸色发白,连嘴唇都带着几分青紫,她的丫鬟又是求饶又是拿出银子,可谁知守门之人却就是不退步。

  就在两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就见远处灯火闪烁,为首提着宫灯的几个宫女不紧不慢地向这边而来。

  太皇太后领着一干大臣过来时,就瞧见门口的混乱,眉宇见略带不悦地问:“怎么回事?”

  那侍女犹如见到救星一般,连忙请安跪求道:“回太皇太后,我家主子怀有身孕,如今身子不适,想要到偏殿休息片刻。可这人就是不放行。”

  太皇太后看了一眼脸色发白的女子,似乎是诚郡王的侧妃,一时便不耐烦地道:“还不赶紧带下去,好生看管着。”

  诚郡王便跟在太皇太后身后,此时也见着自家侧妃,这位侧妃平时深受他喜欢,可这会子他连话都不敢说一句。方才在殿内溅在柱子上的雪,那可还血淋淋地糊在他眼前呢。

  他们这些皇室宗亲,不仅不象先祖那般骁勇善战,如今连血都少见。这还是头一回见着这杀头的场景呢,如今腿肚子还哆嗦着呢。难怪说他干不了这谋反的大罪,也就恪王叔和太皇太后这母子能下得了这狠手。

  此时康郡王等人早已经不见了踪影,而随着太皇太后回来的,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几分木讷,都是被刚才吓的。

  太皇太后一进了灵堂,就看见里面还跪着乌鸦鸦地一片人呢,她稍微示意了恪亲王。便见他走到前面,将跪在最前面的大皇子带了出来,可谁知要往回走的时候,就见汪昭仪突然起身。

  “王爷,您这是要将大皇子带哪里去?”此时宫中气氛太过匪夷所思,又传来皇上已经在青州驾崩的消息。就算是一贯谨言慎行的汪昭仪都在此时站了出来。

  大皇子脸上还挂着泪,是之前他奴才给他抹的辣椒粉,眼睛红通通地看着恪亲王和母妃两人对峙。

  恪亲王本就没把汪昭仪看在眼中,汪家在京城不过就是个官宦家庭罢了,连个爵位都没有,他压根不会相信汪家会拒绝皇位这么一个从天下掉下来的巨大馅饼。

  “娘娘,后宫不得干政,本王这也是奉了太皇太后的懿旨,”恪亲王将这大帽子一扣,就不怕汪昭仪不妥协。

  可汪昭仪能在宫中活的这般久,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只见她一把将大皇子扯了过来,却是让恪亲王触不及防。她冷冷道:“皇后娘娘是大皇子的嫡母,按着祖宗规矩,大皇子该在这灵堂内彻夜守灵,王爷将他擅自带走,只怕与礼法不合吧。”

  你能拉出后宫不得干政的大帽子,我就能将祖宗礼法搬出来,反正在这灵堂之上你还能对我不敬不成。

  恪亲王被她这么一抢白,脸色顿时难看,连目光都露出几分深意,原以为这汪昭仪是个胆小怕事的,现在看来她也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主。若是大皇子真的顺利登基,她这个生母定是不能留了。

  此时太皇太后见恪亲王这边被拦住,只是站在远处目光定定的瞧着,她手腕的佛珠从一开始就被她抓在手掌心里头,一颗一颗地拨弄着,可心底依旧是压不住的情绪。

  她这一生经历过三朝,早在太宗后宫之时,就已经争斗过千百回,此时绝不是她经历过最凶险的时刻,可却是她经历过最艰难的时刻。这几日来,先皇不断出现在她梦里头,就那么看着她,连一句话都不愿和她说。

  她知道这是先皇在怪罪她呢,皇帝就算有千般不好,可到底是先皇的儿子,是他指定的接班人。如今死在了外头,她虽不说,可心里多少是不好受的。

  可这会子她手上动作一停,手掌心死死地拽着圆润的佛珠,声音由远处呵斥道:“汪昭仪,是我让恪王爷将大皇子带过来的,你这般是要干嘛。”

  太皇太后在后宫淫威太盛,虽然前半年跌了一回,可现在皇上不在宫里,她就是说一不二的主。

  汪昭仪抬头看了一眼贵妃,可贵妃只是跪在原处,连头都没抬一眼,旁边的贤妃也亦是如此。汪昭仪不由心中一凉,其实她多少能猜到太皇太后的意图。如果皇上真的出事了,那大皇子就是储君最有力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