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在年代文里打秋风[穿书]第130节(1 / 2)





  “不用去,我叔家的哥的媳妇前几天也生了,她有奶,让我儿子吃她的……我再去供销社给我儿子买几罐麦乳精喝……”

  李大牛此时恨不得把啥好的都给他儿子,他光顾着高兴,一点都没发现怀里的孩子压根就不像早产儿。

  “你看他这小胳膊小腿,多有劲啊……”

  江玉见李大牛抱着孩子傻乐,她一直高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了点。

  ……

  等李大牛把孩子抱回村子里,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村子里就开始流传了一些这孩子不是李大牛的,李大牛被人带了绿帽子,李大牛娶了一个肚子里揣崽的媳妇……等等,这都是后话了。

  ……

  最近江珠江有贵她们因为这两天下雨的缘故一直没能出门,一直呆在家里,村民们也都挤在江珠家那个不怎么大的堂屋里看电视。

  张翠芬她们几个妇女即使是看电视也不肯让手闲着,都把家里的针线活拿来了,有的在缝补衣裳,有的在纳鞋底……

  男人们就蹲在地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唠闲嗑,有的抽旱烟,有的在吃炒黄豆……

  大家伙有说有笑的,别提多热闹了。

  “珠儿,等改天婶子给你做双鞋穿,婶子做的鞋,别人都夸好,纳的鞋底还是千层底哪,穿着舒服还耐穿,你叔就爱穿我做的鞋。”

  张翠芬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针往头发里蹭了几下,

  “那感情好,婶子,你知道我穿多大的鞋吗?”

  江珠踮起脚跟,让翠芬婶子猜她穿多大的鞋子。

  “婶子这双眼,厉害着哪,就这样一扫,你穿多大的鞋,婶子心里头立马有数。”

  张翠芬说的那叫个信誓旦旦,旁边缝衣裳的李杏花忍不住打趣她。

  “珠儿,可别听你这个婶子骗你,她一双鞋一年都做不完,瞧她手上这双还是去年开春就开始做的,做到现在还没做完,你要是想穿她做的鞋,那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李杏花的话刚说完,屋子里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笑的张翠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好你个李杏花,我让你揭我的短,我让你揭我的短……”

  说着,就拿手里的针去扎李杏花,李杏花连忙求饶。

  “珠儿,你放心,婶子一定会让你穿上婶子给你做的鞋……”

  张翠芬拍着胸脯说,李杏花她们又忍不住笑了,这村里谁不知道她张翠芬是个懒婆娘,一双鞋恨不得做上个一两年。

  江珠也笑,

  “行,婶子,我等着你的鞋。”

  虽然这样说,但江珠以为张翠芬说给她做鞋是说的玩笑话,也就没放在心上。

  雨一直下,江珠看着窗外阴沉沉的天空,心中不知道为啥感觉七上八下的,就很不安,电视也看不进去。

  她瞅着这雨不仅没有想停的意思,反而越来越大。

  到第四天的时候,这种不安越发的强烈,就像是要发生啥大事似的,这下,江珠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她回到自己房间,坐在椅子上,努力的回忆原文的剧情,可无论她怎么想,想的脑袋都疼,还是想不起来,她只记得原书中会有一场饥荒。

  饥荒……饥荒……

  江珠脑子里仿佛什么东西一闪而过,饥荒……饥荒……对了,原书中只写了饥荒,但是却没有写为什么饥荒,由于发生了什么事情引起的饥荒……

  江珠仿佛找到了那个关键的点,是啊,饥荒的发生一定是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引起的……灾难……水灾?

  难道是水灾?……这里会发大水?

  江珠猛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如果这里发大水,那地里的庄稼肯定完了,到时候可不就是会引起饥荒吗。

  上次小麦快要丰收的时候,也是下了一场雨,毁了村子一半的庄稼,但至少没有引起饥荒,可这次就不一样了,江珠感觉这次的雨势比上回的还要大。

  如果发大水的话,到时候完的不仅是地里的庄稼,还有村民们家里存的粮食,今年和明年的口粮,要是这些被大水给泡了,那才会引起真正的饥荒啊。

  江珠现在慌的不行,按原文的故事发展,这场饥荒不应该在这个时间段来啊,可江珠不敢赌。

  因为她的到来,原文的故事全乱了,上次丰收的时候,在原文里,明明是没有那场大雨的,可现实中,那场大雨就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也由此证明,原文的线已经乱了。

  在之前那场大雨下过之后,她就猜过原文中的那场饥荒可能会提前到来,所以那段时间,她一直在储备各种的肉,菜,粮食啥的,就是为这场饥荒做准备。

  可令她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引起饥荒的灾难竟然是水灾,其实,这个时候,江珠可以带着她爸她妈她奶和三爷爷,趁大水还没来,就离开这个地方,最多就是损失掉地窖里藏的那些原准备渡过饥荒的菜肉粮食啥的,包括家里的大彩电……

  反正她们手里有钱,以后啥都能买到,她们是没啥事,可村子里的人咋整啊,她们肯定舍不得那些粮食,那些粮食对江珠来说可有可无,可对于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家里穷的叮当响的庄稼人来说,这些粮食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啊……

  现在外面大雨下的哗哗的,屋里的江珠纠结的要命,此时她脑海里一一闪过翠芬婶子,虎子,老崔叔,老崔婶,二狗子,林木叔那些人的脸,在不知不觉中,这些人在她心里已经有了很重的分量。

  她是做不出来那种独自带着家人逃跑,撇下这些村民们,让他们独自面对水灾的事。

  如果她那样做了,那她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如果她要带着村民们趁着大水还没来之前逃跑,这些村民肯定不会走,因为他们舍不得家里的粮食,而这些粮食带不走,村民们就不会走。

  现在的问题是,大水说不定啥时候就来了,那么多的粮食,不是一袋两袋的,人背起来就走了,一个村子的粮食,那是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