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2 / 2)

  沐子楠,19岁

  b大文学院大二学生

  b大影视协会成员

  谢青恍悟:“有道理。”

  接着又说:“不过咱们确实要找一个能抓住读者的题材。”

  丁一帆:“那就挑时下大热的,无限流、快穿?”

  “这种文你连大设定都讲不完就没时间了好吧?”刚才翻iad的作者反驳道。

  每个组只能出12到15分钟的成品。

  这个长度,本身就要舍弃很多东西,再连大设定都说不清楚,观众必然看得一头雾水。

  谢青沉吟半晌:“倒也不一定是现在特别火爆的题材,那种现在热度一般,但经久不衰的经典题材我觉得也行。”

  第45章

  这一天, 所有人都忙得热火朝天。

  先前的化妆、自我介绍及选手分组环节的拍摄其实已经占用了大半时间,大家开始讨论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一组六个作者、两个中文系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谁都没能说服谁。

  谢青很少看综艺,但依旧可以脑补,讨论过程中大家克制情绪的争辩、负气的叹息, 一定都会被放到荧幕上了。

  五点拍摄结束时,谢青这一组搞出了四个备选方案。

  其他组的情况也差不多,大家一起走出各自进行讨论的房间,谢青就听到陶然在跟同组的作者争:“校园不行,校园题材的开篇太难有冲击力了,我觉得蜜瓜大大哪个方案好。”

  然后节目组请大家吃了个饭, 吃饭过程中拍摄了一些日常镜头。

  这部分是没有谢青的,因为吃饭的时候不能戴着面具。

  晚上回到酒店, 摄影师还会对每个人跟拍一阵子。

  酒店也是节目组安排的,离演播室不远。

  谢青觉得继续进行扯皮时的讨论没有意义,就给横店那边的拨了个视频。

  她要求通过视频多看看各种布景,也看一下各位演员。这是合理范围内的要求,节目组答应了。

  谢青:“所以这一场是有五个古代场景、五个现代场景可以用?”

  视频那边的助理点头:“对。”

  谢青:“我再看一下那位穿粉色t恤的女演员可以吗?”

  助理扭头边找人边问:“樊小夕是吗?”

  谢青:“不是不是,是那个长得比较妩媚的。”

  助理:“哦你说顾雯……”说着找到了人, 跑过去把镜头转向对方。

  顾雯反应很快, 立刻跟谢青招手打招呼。

  这一切都被谢青身边的摄影师拍下, 等谢青挂断视频, 摄影师问:“你是不是有想法了?”

  “对。”谢青点点头, 隔着面具也能看到她眼里的笑意。

  然后她在微信群里给组员们发微信:“大家来我房间一下吧!”

  十分钟后,大家就聚到了一起。摄影师继续拍摄着,不过这种细节讨论过程,大概只会放几分钟在正片里。

  之后的几天,几乎所有人都早睡晚起。

  除却完成节目需要的小说,他们还要和横店那边磨合。即便拍摄成品要和小说内容对得上,也有各种细节可以进行微调,提升整体观感。

  作者们对此都没有经验,只能在嘉宾的指点下摸索着来,一时都非常苦逼。

  两位本职工作是编剧的选手倒对此十分享受。

  他们对着镜头说:“太爽了好吗?我们编剧什么时候有过这种话语权!”

  在欧美影视圈,编剧的地位是很可观的;韩国更加明显,常能看到一部影片获得成功,主演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向编剧致谢。

  但在国内,编剧在很多时候连真正的“创作空间”都没有,制片人、导演、资方、演员会对剧本进行多方撕逼,编剧最终只能记录他们谈妥的结果。

  不仅如此,还得挨观众的骂。尤其是i改编的作品:失败了,全是编剧改崩了的错;成功了,那是原著写得好!

  两位编剧心里苦,两位编剧巨委屈。

  所以两位编剧对这档节目热情满满。

  “哎我觉得演员情绪要再丰沛一点……”

  两位编剧愉快地体会着指点江山的乐趣。

  镜头转到陶然那边,一屋子无线文作者和谢青他们的焦头烂额程度差不多。

  “我觉得这个不成啊!!!女配太浮夸了!!!”

  “但我觉得不是演员演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