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之贵妇第114节(1 / 2)





  写完信,徐耀对魏昂道:“皇上,若燕王执迷不悟,臣愿领兵亲自去捉拿反贼!”

  首辅黄仁暗暗朝魏昂递个眼色,纵使徐耀站在朝廷这边,也不能轻易派徐耀出兵,以免徐耀被燕王拉拢,白送兵马给燕王。

  魏昂明白,擦着泪道:“只盼王叔能听进舅舅的劝。”没理徐耀请战那话。

  很快,朝廷的使臣分别带着两封信去见燕王、徐王妃。

  燕王先收到了徐耀的信,看完脸都黑了。

  当年老国公病逝,他写了一封自己十分满意的悼词,徐耀一个字都没回他,现在倒是回了,骂得比什么都难听!

  燕王将信丢在地上,一剑扎了上去,足见其心中之恨!

  魏昡想知道舅舅说了什么,拔出父王的佩剑,捡起多了一个大窟窿的信纸,看完之后,怒发冲冠!

  “舅舅也太偏心了,明明是新帝先对藩王们赶尽杀绝,他真看不见?”

  崔玉这才上前看信,其他武将也都围了过来。

  对徐家老爷子,武将们是敬重的,连带着也愿意给徐耀几分面子,可徐耀如此辱骂燕王,哪个还把他当回事?纷纷来劝燕王别与这种人计较。

  等燕王冷静下来,有人迟疑道:“王爷,徐耀给您写信,王妃那边……”

  说话的是燕王手下一个千户,平时也很受燕王赏识。

  燕王看他一眼,道:“王妃与我一心,不必生疑。”

  平城,朝廷派来的使臣亲自将徐耀的家书交给了徐王妃。

  徐王妃看过信,递给儿子。

  魏旸看完,气得双手发抖,舅舅啊舅舅,你不帮忙也就罢了,能不能别添乱?

  “来人,绑了此人,连信一起送去王爷那里。”

  这就是徐王妃给兄长的回应。

  作者有话要说:  徐耀:反贼!

  燕王:老匹夫!

  魏旸:我不想活了。

  第106章

  无视徐耀的劝降,燕王先带着大军将平城四周的城池攻占了一番。

  因为这一带的守将多为他的旧部,看到燕王大军便主动投降,大军不但没有什么损耗,反而又增加了几万兵马。

  燕王于咸宁十二年腊月起事,短短三个多月,便于次年春末进军到了燕地南面的真定城。

  与此同时,朝廷也派出先帝朝时的老将耿英,率领三十万大军在真定迎战燕军。

  交战之前,耿英单枪匹马出列,叫燕王出来说话。

  等燕王来了,耿英倚老卖老,先把燕王骂了一顿,说些先帝明君,怎么生了他这个反贼儿子的话。

  燕王冷笑一声,不与他浪费唇舌,直接动起手来。

  别看耿英是个老将军,手里的兵马更是燕军的两倍,激战三个月后,耿英被冯谡一枪刺中胸口,当场阵亡。

  主帅一死,朝廷兵马大乱,燕王夺了真定城。

  不过耿英带兵有方,真定一战燕军损失了五万兵马,可谓惨重。

  没等燕军喘过气来,七月,朝廷派定国公吕隆重整兵马阻挡燕军南下,还是三十万大军。

  燕王不忧反喜,耿英虽然骂人难听,实则是个将才,如果朝廷继续派个“耿英”,他手里的兵马就真的不够用了。但这个吕隆算什么东西,他父亲老国公是开国元勋之一,老国公死了吕隆凭爹才继承了爵位,自己只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因他与首辅黄仁是姻亲,才被黄仁举荐出来。

  那黄仁从一开始就瞧不起燕王能成气候,可能觉得仗着人多就能镇压燕军,所以才把这天大的便宜事交给吕隆,让自己人立功。

  凭借战术,燕军以少胜多,吕隆连吃几次败仗,全靠手下兵多才维持着,再加上朝中有黄仁替他找借口,才得以继续稳坐帅位。

  燕王吃了人少的亏,虽然能与吕隆打个平手,却难以越过吕隆大军继续南下。

  僵持到九月下旬,平城传来急报,辽侯吴剑奉皇命,率领辽东二十万大军围困平城。

  燕王召集众武将商议对策。

  冯谡:“平城要救,这边也不能退兵,否则吕隆大军与辽东大军南北夹击我军,我军危矣!”

  魏曕:“父王,我愿带一队精锐驰援平城!”

  他平时是个闷葫芦,燕王身边又有谋士大将,大多时候魏曕都只默默地听从燕王指挥,让他打哪里他就打哪里,今日主动请战,罕见得让燕王与诸位将士都看了过来。

  魏昡紧跟着开口,也想回去救平城。

  燕王笑了笑,两个儿子到底年轻,都担心王府里面的媳妇孩子。

  这时,崔玉道:“我军兵力不足,无论合兵对抗一处还是分兵,都难以维持长久,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增兵。”

  冯腾一直看崔玉这种白脸书生不太顺眼,闻言就哼道:“我也知道要增兵,你倒是说说,从哪增?”

  冯谡狠狠瞪了一眼儿子,人家敢说自然是已经成竹在胸,只有自己这傻儿子,次次都要冒头,拿自己的傻衬托人家的聪明!